家里人商量了一下,钱氏在家看孩子,负责给他们准备一些稀粥,李氏负责在家挑选稻种育苗,其他人翻地挑水。
小安今天在院子里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不过听到家里要种地了,他还是很开心的:“奶奶,我可以帮忙。”
李氏摸摸他的头:“成啊!奶奶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了,小安帮奶奶挑拣稻种好不好。”
小安笑眯眯地点头:“好。”
说干就干,家里的三个男人,拿着农具就去自己村口的田地了。
李氏把稻种搬了出来,和小安一起拿了一个簸箕,挑选颗粒饱满的稻种。
钱氏抱着小乐在一边看着,和两人说着话。
“奶奶,这些稻种是不是能种出很多很多的粮食?”
“傻孩子,我们家的地就那么几亩,每亩也就两三百斤,之前还要上赋税,现在也不知道还要不要上赋税,如果不上赋税倒是能够我们吃一年了。”
“奶奶,要是我们每亩都有五六百斤多好。”
李氏笑着看着小安:“要真是那样,可是老天爷保佑了。”
“呀呀呀!”小乐也挥舞着小手发表着意见。
小安转头看向小乐,看她开心的挥舞着小手:“奶奶,你看小乐也同意我说的。”
钱氏笑着看着两个孩子,要是真的多好,他们还没听说过谁家粮食,亩产能产五六百斤的。
李氏他们也都当是小安的童言无忌,一边挑选一边给小安讲着挑选稻种要注意的事情:“这稻种要饱满,要没有虫蛀,不然可出不了稻苗,就算出了,苗也不好。”
小安认真地听着,都把这些记在了自己的心里。
钱氏抱着小乐看着他们两人:“娘,家里没有多少盐了,鸡蛋就更没有,这要怎么选?”
小安抬头看向李氏:“奶奶,为什么要用盐和鸡蛋?”
“我们这农家选稻种,先要剔除这些坏的稻种,还要把这些稻种晾晒个三五天,以前我们是用盐水和鸡蛋来筛选稻种的,现在没有了只能看运气了。”
小乐看了一会眼睛就有些睁不开了,在李氏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就睡了过去。
钱氏轻轻地抱起小乐,把她放到了房间,给她盖上了被子。
李氏看钱氏出来帮忙筛选稻种:“小乐睡着了?”
“嗯,这孩子乖巧得很。”
平川父子三人也拿着工具来到自家的田地,看着开裂的田地,现在还真没有可以下手的地方。
“爹,这杂草是不用除了,现在连棵草都没有。”平大湖看着干净的田地,不禁有些感慨。
平大海拿着锄头,朝着田地里干裂的土地,挖了一锄头,翻出来的土依旧是干的,一点湿润气息都没有:“爹,我看我们先去挑水来灌溉,看看能不能让土地恢复一些生气。”
平川蹲下了身子,抓起了地里的土块捏了捏:“这田地怕是要灌溉不少的水了。”
平大湖:“没事,我们试试,要是能成也是好事。”
“成,我们回去拿水桶和扁担,村里有板车的都推走了,我们家也没一辆板车,只能一桶桶地挑了。”
平大海看着这几亩田地:“要是能下雨就好了,我们也不用那么麻烦去挑水了。”
“先不说这个了,我们先回家拿扁担和桶,争取来回多跑几趟。”平川拿起工具往家走。
平大湖和平大海也扛起工具往家走去。
只是在他们走后,几亩田地的上空,乌云密布,不一会下起了倾盆大雨,把几亩田地浇灌得透心凉。
而在这几亩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土地依旧干裂。
李氏看到他们回来了:“老头子,咋样?”
“这土地干裂的没办法用,我们先去打水,浇灌土地再说。”说完拿起扁担和桶就走了。
李氏看着父子三人离开的背影,也不知道能不能成,要是不成这粮食怕是种不下去了。
钱氏也是满脸的忧心:“娘,家里的油盐都快没了,你看我们要不要到镇子上去看看?”
李氏:这家里没有银钱了,大河和大江离开的时候,她把家里剩的银子给了两人,现在没有收入,家里也就剩下几十个铜板倒是有些难办了。
钱氏也是知道家里的情况的,只是盐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没有盐就没力气。
李氏看向钱氏:“老大媳妇,还能用多久?”
“我估摸着省着点用,还能用个十天半个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