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厥愣了愣,不过还是立马回道:“自然能用,只是孙神医叮嘱,十五之前当是培元阶段,过早泄了元阳,于本不利。”
李二笑着点头,此刻的他还是挺满足的,去岁李象生了儿子,他已经见到重孙,
如今的大唐,外无强敌,内无隐忧,选定的储君克俭勤勉,一切都还算不错。
接下来的时光,李二便讲起自己年少时干的事,去过何地,人情风土如何。
随即又细数他经历的大大小小战役,说得最多的是洛阳之战,一战灭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大势力。
“王世充自是有勇有谋,勤读书好兵法,然其有两点错处终被朕所灭,其一此人性格有缺,心胸不宽,无容人之量,秦琼、知节等人初入其帐下,
每多以好言揽之,但背身就忘,不识人又自高,若他为帝,功臣将百不存一,能看清的人自是不少,又岂会卖命于他;
其二,称帝的时机不对,朕知他想法,占得大义好收拢势力,然而占地不丰,这个帝也只是个称谓罢了,反而因其称帝,疏远了同盟之心,焉能不败。”
“那窦建德呢?”李厥听着蛮有意思,便紧跟着问了一句。
“窦建德出身草莽,为人重义轻财,若非敌对,朕或许会与他成为好友。
他也是隋末所有势力中,发展较快的。
然其虽有勇有谋,但不懂驭下之术,虽能聚人,但不忍重苛。朕后听人言,与其虎牢之战初时,互有胜败,其粮草不丰,便生了退意。
此时有谋士献策,绕过朕大军正前方,主力迂回自后方而攻。
此计甚佳,若真实施,朕虽未必会败,但也不会胜的那么快,然他刚下令,底下众将胸中含忿,就是要正面击败朕,建德没办法,只得附了众将之意。”
两人聊了有半个时辰,这才上岸着衣。
李二示意他可以回去休息,李厥正要告辞,想起一事道:“皇爷爷,您年轻时征战四方,识人间疾苦,才会有大唐如此盛世,
孙儿也不想用奏折来了解这个天下。
大唐是万民的大唐,是百官之大唐,但说到底是咱祖孙的大唐,所以孙儿想明年游历一番,见见繁华,也尝尝百姓之苦。”
他早就想看看各地风俗了,但前几年不行,一是因自己太小,不仅李二这里不会同意,便是母亲,亦或是百官闻之估计也会上奏劝止;
其二也是因为这几年太忙了,一直抽不开空。
李二听他此话第一个想法就是不允,如果现在李厥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肯定受不了此打击,毕竟他用心培养了六年,再就是现在子孙中确实最喜李厥。
见他犹豫,李厥再度道:
“孙儿想着,此可为大唐储君之课业,虽难保大唐万年,但至少不会生出何不食肉糜的混账。”
李二浮现一丝淡笑,这一番话他是听进去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想着如何让大唐能一直传承下去,为此他不惜抽时间写了帝范。
“那便去,不过要多带些人,不可涉险。”
“自然,孙儿离开长安,您一定要自觉,肉少食,酒少饮,行有益,歇有时。”
李二瞪了他一眼,发怒道:“要你来教朕,快点滚蛋。”
看着李厥奔跑离开的背影,李二哈哈大笑,这一刻他似乎从李厥的背影中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
“何事让陛下如此高兴?”杨氏走过来问道。
“朕为天下之主,没成想现在被那小子给管住了,甚为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