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不知秦王所指何事?”
房玄龄问道。
能让李世民惊为奇闻的事情,必定不是小事。
李世民拿出一张纸,放在桌上,说道:“我知玄龄精于文墨,你看这首诗如何?”
房玄龄眯着眼睛,吟诵道:“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好诗啊,边塞肃杀之意尽显,且诗中满是大将之豪气,此诗是何人所做?”
房玄龄后来编纂过《晋书》,也留下了很多诗文,还是弘文馆大学士,一眼便看出这首诗的精髓。
李世民又拿出一首诗,递给房玄龄。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好诗啊,妙啊!此人定有天下之心,秦王一定要将此人收罗,不能让此人流入太子麾下。”
房玄龄惊叹道。
李世民呵呵苦笑道:“恐怕难。”
房玄龄惊问道:“为何?难道这两首诗都是太子麾下所作?”
李世民摇头叹笑道:“也是,也不是。”
房玄龄被说糊涂了,问道:“还请秦王明示。”
李世民靠在背几上,看着眼前的炭火,神色忧郁地说道:“想来你也知道,北边的突厥大将贺勒突然被攻破,贺勒被杀,所部被剿灭。”
大唐和突厥互派间谍,这样的大事,长安城不可能不知道。
房玄龄点头道:“微臣也听说了,据说是归义镇招抚使刘景所为。”
李世民失声笑道:“左拾遗刘景本王早就见过,不过一文弱书生而已,怎么可能攻破贺勒十万之众?”
“就算刘景天纵之才,归义镇你也知晓,一个破烂镇子,哪来的精兵?”
“最奇特的是,据说攻破贺勒十万之众只用了三千兵马,此事当真匪夷所思。”
说这话的时候,李世民脸上阴晴不定。
房玄龄说道:“秦王是否怀疑此事是燕王罗艺所为?”
镇守幽州城的罗艺乃是悍将,兼之狡诈异常,若说攻破贺勒是他所为,那就不奇怪了。
可罗艺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所以李世民既高兴贺勒被灭,又觉得头疼。
李世民叹息道:“幽州和云州都是罗艺的人,归义镇属于云州城,我觉得此事就是罗艺所为。”
“父皇也给罗艺送去了奖赏,太子也对外宣称此事是罗艺所为,为自己造势。”
房玄龄拿着两首诗,皱眉道:“难道说,这两首诗也是罗艺所作?”
李世民无奈地说道:“罗艺并无文才,但本王估计是罗艺麾下文士所作,有文有武,其患不小啊。”
房玄龄和李世民都沉默了。
....
...
幽州城。
这里往北是突厥草原,东北是薛延陀,往东是高句丽,乃是大唐的东北门户!
镇守幽州城的是罗艺,此人原本是大隋将领,官拜虎贲中郎将,自领幽州总管。
武德三年,罗艺归顺大唐,赐予李姓,预属宗室,册封燕郡王。
燕郡王府内,罗艺正在堂内踱步,一个年轻将领走进来,乃是统军杨岌。
“拜见郡王。”
杨岌拜道。
罗艺让杨岌坐下来,说道:“归义镇那边怎么回事?”
贺勒十万大军被破,此等天大的消息,罗艺自然不会不知。
杨岌说道:“打听过了,此事十分蹊跷,都传说是归义镇干的,可是末将问了云州城的都督,他说归义镇只有啥都没有,怎么可能是归义镇干的?”
其实杨岌打听过,回报说归义镇已经招抚了数万人。
罗艺皱眉道:“那就怪了,那是谁干的?”
杨岌说道:“郡王,颉利虽是暴虐,执失思力多谋狡诈,指不定他们故意设计,引我们入彀。”
罗艺本性多疑,对杨岌的话并不十分信服。
杨岌又说道:“如今太子殿下与秦王斗得厉害,郡王还是把精力放在长安城,若是两边起冲突,郡王也准备呼应太子殿下。”
罗艺狐疑地看了杨岌一眼,说道:“你说的也没错,归义镇那边你给我盯着点。”
....
...
归义镇。
冬去春来,归义镇周围的冰雪消融,周围的老树开始冒出新芽,远处天际望过去,居然有一丝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