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刘景忠心与否,有没有造反的心思,李世民都不信任刘景,原因很简单,因为刘景有造反的能力,天下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这样的人在身边,李世民岂非寝食难安。
杜如晦赞同,说道:“皇上,若刘景真的那么厉害,天下便无人是他对手,此人只可重用,不可敌对。”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这样说,李世民心中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刘景这样的妖孽,谁能是他对手?
李世民说道:“你们所言,也是朕之所想,只是当年之事,父皇对不住他,朕当时也未曾营救。”
“朕现在过去,只怕不好开口。”
当年爱理不理,现在高攀不起,想想就头疼。
房玄龄建议道:“皇上,刘景三破突厥,此次若是再破罗艺,那便是功高盖世...”
说到这里,房玄龄又想起了一句老话:功高盖世者必死!
他也不好再说下去。
杜如晦接着话说道:“皇上,微臣建议重用刘景,方才韩将军也说了,刘景并无篡逆之心,皇上以诚待之,便是国士无双。”
李世民想了很久,这是唯一的选择。
刘景太厉害了,如果怀疑他,把刘景逼急了,自己的皇位坐不稳。
“好,你们随朕秘密出宫,往归义镇去!”
李世民当机立断。
杜如晦吃了一惊,没想到李世民这么果决。
“可是皇上,我们已经没有兵力了。”
杜如晦为难地说道。
李世民去归义镇,那里正在打仗,没有个十几万军队陪着,他可不敢去。
而且,皇帝出门不带兵马,万一发生了什么,那就完蛋。
房玄龄却不以为然,说道:“此去归义镇,乃是拉拢刘景,不带兵最好,能显示出诚意。”
“至于罗艺,自有刘景的精兵。”
他其实是说,就算带兵去归义镇,也打不过刘景,不如不带兵,拿出诚意来。
李世民当然知道房玄龄的意思,只是不说而已,给自己留个面子。
“事不宜迟,现在就出发,让韩将军带路。”
李世民说走就走,换了衣服,又带了一百多精兵侍卫,即刻往归义镇进发。
....
...
归义镇。
刘景在房间里看着曹阳群众拿进来的情报,罗艺干了什么,士兵走到哪里了,写得清清楚楚。
曹阳群众无孔不入,罗艺晚上尿了几泡都能打听明白。
“罗艺已经在云州城会师,颉利从定襄城发兵了,秦琼被抓。”
刘景看着情报,慢条斯理地翻着书信。
六子收拾着衣甲,说道:“我看罗艺明天上午能到,颉利呢,不过是机会主义者,估计就是陈兵边境,想捞点好处。”
“等我们击破了罗艺,颉利马上就会跑得比兔子还快。”
刘景放下书信,笑道:“六子不错嘛,这都能看出来。”
六子嘿嘿笑道:“大人,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您和孙师爷商议过那么多,我听着都会了。”
所谓耳濡目染,六子平时听刘景教授孙堂兵法军阵,他在旁边打杂,听多了就会了。
刘景笑道:“好了,今天好好睡一觉,明天会会罗艺老儿,这厮盯着老子三年了,现在才来,真有耐心。”
伸个懒腰,刘景倒头就睡。
....
...
云州城。
罗艺带着30万兵马到了,大军在城外扎营,他带着一帮心腹大将进了云州城,都督宋猛虎连忙带着手下迎接。
“末将拜见燕王。”
宋猛虎和吴西平等人在门口拜见。
罗艺坐在马上,手持长鞭,说道:“准备得如何了?”
宋猛虎回道:“20万兵马集结完毕,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