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起身拜道:“绝不辜负族老所托。”
....
...
皇宫太极殿旁边的一座大殿内,做成树状的烛台点着蜡烛,将大殿照得灯火通明。
在古代,一般人家用油灯,富人家才用得起蜡烛。
大殿两侧放着案台,宫女和太监开始上菜。
朝中的大臣纷纷入座。
刘景带着诸葛牧一帮人进了大殿,门口的小桂子马上过来迎接。
“刘少卿,各位大人,请随我来。”
小桂子殷勤地领着刘景一帮人进了大殿。
几个人从中间走过去,两侧的官员纷纷投来好奇的眼神,却不和刘景打招呼,脸上偶尔浮现幸灾乐祸的表情。
孙堂低声说道:“大人,气氛有些不对头啊。”
诸葛牧也发现了,冷冷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什么。”
刘景始终没有说话,跟着小桂子落座。
诸葛牧和孙堂、秦风、程横、狗蛋在各自的位子上坐下,秦琼和程咬金和他们位子近,几个人马上攀谈起来。
诸葛牧他们的位子靠后,刘景的位子却在前面。
坐下来后,旁边是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李家打天下的时候,他出过力,李世民争夺皇位的时候,李孝恭又支持他,还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所以很受重用。
而刘景这次就坐在李孝恭旁边,仅次于河间王,可以见得,李世民对刘景有多器重。
“刘少卿。”
李孝恭微笑着抱拳打招呼。
刘景也拜道:“见过河间王。”
李孝恭笑呵呵说道:“本王听说了刘少卿在归义镇的壮举,蛰伏三年,默默无闻地替皇上养兵,这可是许多人受不了的寂寞啊。”
李孝恭真把李世民说的当真了,以为是李世民安排刘景在归义镇养兵蛰伏。
他知道归义镇有多艰险,所以很佩服刘景。
刘景笑道:“身为臣子,就该为皇上分忧,不敢说寂寞。”
两个人谈笑风生,聊得投机,底下的大臣却开始嘲讽,特别是世家大族。
“这厮居然坐在了河间王旁边,真是好胆。”
一个长相斯文的中年男子冷冷说道。
此人是博陵崔氏崔贺。
五姓七望,五个姓氏,七个望族,其中崔氏有两个: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崛起于西汉,要算时间的话,还比清河崔氏早。
崔贺官拜尚书左丞,品级和地位都高过刘景,但座次却在下面,心中自然不爽快。
旁边一个大臣低声说道:“若欲取之,必先予之,月盈则亏,这刘景风头太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听说清河崔氏已经开始动手了。”
崔贺拿起一粒葡萄放进嘴里,冷冷笑道:“清河崔氏根深蒂固,岂是这等无根之草能抗衡的。”
正说着,少府监崔浩从外面走进来,坐在了崔贺的上首。
崔浩坐下来后,眼神扫了一眼诸葛牧几个人,最后落在刘景身上,脸色开始变得极为难看。
崔贺侧身,低声耳语道:“少府监,您看这宴成何体统,区区大理寺少卿,居然与河间王并坐。”
“崔大人从三品,不如从四品。”
崔贺有火上浇油的意思,但崔浩也不是傻子,任凭别人当枪使。
他知道其实朝中的名门望族都对刘景不满,没必要处处由他出头。
“尚书左丞,你也是博陵望族,你不也屈居其下?”
崔浩反讽道。
崔贺自找没趣,转头和其他人聊天。
崔贺旁边还有一个黑胖的官员,乃是京兆府尹胡杰,崔贺便跟他攀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