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灭了观音会,刘景说想建造一个专门收留孤儿乞丐的庄子,钱由刘景出,事情由工部来做,也由李世民来管。
这个事情看起来是刘景吃亏了,但为了可怜的百姓,吃亏就吃亏。
今日工部尚书张亮特来禀报,说刘景已经把所有的钱给到位了,可以开工。
李世民心中感叹,这个刘景比其他大臣强太多了,其他大臣只知道跟他要钱,哪里会为了百姓出钱。
“好了,就按照原本预定的做吧,退下吧。”
李世民说道。
张亮退出御书房。
张亮刚走不久,房玄龄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本子,边走边看,边看边赞叹。
进了御书房,房玄龄拜道:“微臣拜见皇上。”
李世民见房玄龄摇头晃脑,问道:“何事如此开心?”
房玄龄将手中的小本子呈递给李世民,说道:“皇上,这是今日在长安城流传的诗文集。”
李世民此人也爱写诗,《全唐诗》开篇就是他的。
李世民放下手中奏折,很惊讶什么诗文能让房玄龄这个学识渊博的人如此惊诧。
接了诗文集,打开看了第一首...看似平平无奇,却能用简单的文字描述出春天的感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好诗啊,一股子恬静慵懒的感觉,此乃上乘佳作。”
李世民忍不住又往下翻,每一首都想吟诵一遍。
“玄龄啊,这诗文集是何人所做?”
李世民惊问道。
如此良才,不招入朝堂为官,乃是暴殄天物。
李世民已经做好了破格提拔的准备,可以做...弘文馆学士,然后到...留在御书房吧。
文才好的文人当然给领导当秘书合适。
房玄龄语气认真,但是又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微臣打听过了,据说是...”
李世民眼巴巴地等着房玄龄说出名字。
“据说是刘少卿。”
房玄龄终于说出了名字。
李世民身躯一震,皱眉惊问道:“你说啥?”
房玄龄重复一遍,说道:“刘少卿。”
李世民又问道:“哪个刘少卿?”
房玄龄愕然道:“这长安城难道有两个刘少卿?”
因为刘景做事狠辣、武艺奇高,刘少卿这个称呼成了刘景的专属名词,谁都不敢僭越。
李世民不敢相信地问道:“刘景?”
房玄龄猛地点点头,表示你没听错,你说对了。
李世民挠了挠脑门,说道:“刘景还会作诗?而且...这么多?他何时出了诗文集?”
在归义镇的时候没见刘景作过诗,原来做左拾遗的时候,也不见刘景作诗,怎么突然就有了300首绝世佳作?
难不成这小子一直在攒?也不对,文人作诗但凡有一首好的,马上就拿出来嘚瑟,谁能忍着积攒300首再发表?
房玄龄说道:“皇上,此事微臣也问了,据说是前天九江公主约了刘少卿参加流觞曲水的聚会,在聚会上,刘少卿一口气作了300首诗,公主将其整理成册,便是这本。”
李世民震惊地看着手中的诗文集,又翻了翻,问道:“一口气?300首?”
房玄龄想小鸡啄米一样点头...表示你没听错。
李世民啧啧说道:“这小子,深不可测啊,还会作诗?300首啊,多少文人一辈子作不出一首好诗。”
李世民想想自己写的那些诗,虽然大臣和弘文馆的学士都会吹捧一番,但他自己心里有比数,知道自己的水平如何。
跟刘景的诗文比起来,自己真是...小垃圾。
房玄龄感叹道:“刘少卿武艺绝世,没想到文才也是旷世,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