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怀道没多想,起身去了后衙。
过了许久,秦怀道回到了前衙,身上全是汗。
官员惊问道:“小秦郎君,你没事吧?”
秦怀道面带欣喜地说道:“大人真是...天人也。”
显然,他得到了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承,还沉浸在知识的喜悦中。
六子笑嘻嘻地问道:“疼不疼?”
秦怀道这才回过神来,一手抓住六子,在背上锤了几拳,笑骂道:“好你个六子,知道不告诉我!”
旁边的官员看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六子笑道:“你自己得了好处,不感谢我,却来打我,也是个没心肝的。”
秦怀道松了手,笑道:“这话不假,方才刘大人所传授的知识,胜过我十几年所学。”
“不跟你闹了,刘大人还有吩咐的事情没做完,我先走了。”
说着,秦怀道匆忙出了前衙,刚好程咬金物色的人到了,总共一百多人,刘景就让秦怀道负责带着。
秦怀道马上带人去长安城周围设置祈雨阵法。
....
...
御书房里。
李世民问刘景在司农寺的情况,赵公公一一禀报。
“刘少卿回去后,把程处默三人叫到了房间里吩咐了事情,程将军又送了一百多人去司农寺,这些人都由秦怀道带了往长安城周围布阵。”
“程处默两兄弟从司农寺拉了许多马车出去,送往了关中各处的县衙,说是等大雨过后,便可以种植。”
李世民问道:“何物?”
赵公公马上呈上来,却是玉米和红薯的种子。
“皇上,这些并非五谷,刘少卿这是要种植什么?”
赵公公从未见过玉米和红薯,哪里认得。
李世民拿起一粒玉米粒,笑道:“朕早就想说这个了,只是不好开口,这小子终于自己拿出来了。”
“这是仙品,仙人赐予他的,朕在归义镇吃过,很好吃,而且产量很大。”
“有了这些,大雨过后,今年必定是丰收之年啊。”
在古代,除了五谷之外,没有其他的丰产作物。
李世民想问玉米土豆和红薯,却又不好意思开口。
因为刘景屡立大功,却不能提拔为大理寺卿,他脸皮没有那么厚。
现在刘景自己拿出来了,李世民非常高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看七日后刘景能不能降雨了。”
李世民也等着结果,如果刘景真的能祈雨,那就说明他真的是得到了仙人的指点。
赵公公盯着盘子里的奇怪的种子,低声说道:“皇上,若刘少卿真是受了仙人指点,那又该如何?”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若是如此,那就真是上天赐予朕的贤臣。”
....
...
崇化坊,刘府。
刘景传授了秦怀道三人农技,又将后续的事情安排好,然后骑马回家。
现在的事情就是两个,一个是准备降雨,一个是把种子分发到各县去种植。
第一年种不了多少,算是一个试验,第二年就可以推广了。
老百姓接受新作物需要时间,适应新食物也需要时间。
第一年试种,第二年推广,第三年普及到关中和洛阳地区,这是计划。
骑马进了刘府,见到九江公主的的坐骑停在院子里。
“主人,公主殿下来了。”
夏荷过来牵马,柔声说道。
刘景下马走进书房,看到公主手里拿着毛笔,正在低头写作。
“公主殿下要带替我代笔吗?”
刘景笑道。
公主正在替刘景续写《金平梅》。
公主写完一段,抬头色眯眯地笑道:“刘郎,我觉得这故事有些太悲凉了,潘金莲不过是想要一个好人家,武松不愿意,她才找了西门庆,为何下场那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