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晨璇起来时已经是神清气爽了。而秦王殿下也已经上朝去了。晨璇简单洗漱一下,便离开了秦王府,回到葫芦之中,接下来的两个月,晨璇都未出葫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跟医仙学习。
而这两个月,朝堂上的斗争越来越白热化,现在以秦王为首,赞成举办封禅大典。另一边以太子为首,不支持封禅大典,因为封禅大典的举办是具体实施由礼部叶尚书主持,而这两个人已经非常明显,叶尚书是秦王的人。
5月中旬,秦王那日有事未上朝,朝堂发生了争执。户部张尚书上书:“启禀皇上,按照叶尚书的预算,国库将消耗五分之四的金银,一旦今年秋季收成不好,必然会导致国库亏空。”
叶尚书回答:“封禅大典是报天之功,何以致收成不好?”
兵部王尚书站出来说:“叶尚书好大喜功,这不是一点点小钱,为了自己的能名留千史,便想出这么个主意?封禅大典是举国同庆,叶尚书可想过其他国家也会得知消息,万一此时出兵,我大雍国如何应对?”
叶尚书说:“封禅大典前后不过几日,怎会招致他国出兵?”
户部尚书又说:“一旦举办,各国自然知晓我国国库不足,还不趁机出兵?”
叶尚书说:“北有镇北王,南有秦王部下。何敢来犯?”
这时镇北王之子正好在朝堂之上,他可是皇后的亲哥哥,此时不帮太子,更待何时。他跪下开口说:“皇上,臣等誓死保家护国。北方苦寒,这些年军士们都是凭着一个信念镇守北疆。可如果明知国库有如此多金银,今年不发棉被、棉衣等,而将如此多金银用于个别文人的异想天开。将士们心寒呀!”
皇上一听,马上开口说:“高将军,快快请起。过冬物资自不会少。”
高浩依旧跪着说:“某些文人这几日一直信口开河,随便一项开支便是我北方将士们一年的物资总和。皇上,不得不防呀。”
兵部尚书又跪下说:“皇上,今日不罚,恐众将士心寒。”
又有几个官员站出来,矛头指向了叶尚书。皇上心中虽然也想举办封禅大典,但此时也感受到了压力。皇上不愿意让叶尚书降职、罚薪等。
便说:“叶尚书确实有些地方未考虑周全,廷杖十大板。散朝。”说完,皇上便起身要离开大殿。众人虽有不服,无奈皇上已经开口了。
皇上是知道叶尚书的,此人表面看起来文文弱弱,但实则坚毅无比,而且向来不会在意他人的看法。廷杖只是受辱而已,一般宫廷侍卫不敢真的对大臣怎么样,更何况是从三品的礼部尚书。
此时叶尚书虽然被两边的侍卫拉着,但依旧不卑不亢。太子使了个眼色,这时打板子的人换成了太子的人。
廷杖一般都会在屁股上垫上厚的褥子,主要目的还是让大臣在大庭广众之下,感到屈辱,而让周围的人引以为戒。
只是今日,侍卫们并未拿出垫褥,有几个大臣开始提醒没拿褥子。但此时太子、丞相都在场,太子未开口,侍卫们怎能乱动。这样十板子下去,叶尚书虽然一声不吭,但已经是满头流汗,到最后竟然昏死过去。可见这十板子用了多大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