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儿瞧着旁边还有几根剃得干净的筒骨,还有整副的猪下水,问了下价格,老板见她们买这么多的肉,为了做回头客,筒骨算三文钱一斤,猪下水整副算三文钱。
这骨头一般人嫌费柴火,卖的慢,猪下水更是让人嫌弃的东西,除非实在是没法子才买回去炖水喝,也算有点油水。
平时也都是卖不完回去喂狗的,既然如此,还不如给大顾客做人情,还能卖个好,赚赚回头客。
李宝儿听了一喜,家里长期缺乏营养,这筒骨刚好回去熬汤补补。
而且炖久了,这油滑可也是不少的呢。
猪下水更是超乎她想像的便宜,整幅是包含了猪所有的内脏,想前世要买个腰子猪心多贵呀,这价格不买都对不起她自己。
随即又让老板称了好多斤的筒骨加猪下水,一共花了三十文。
李焦氏虽然不懂闺女为什么买这么多没用的骨头,不过难得闺女高兴钱又不多,也就没说什么。
两个人买了单,欢欢喜喜的回自家摆摊的地方。
经过包子铺的时候,还买了三个馒头给孟氏她们带过去。
一早大家都是空着肚子出来的,总不能自己吃了她们还饿着,别说李宝儿做不出来,李焦氏也不是那种只让干活不给吃饭的恶婆婆。
更何况还有二郎这孙子在呢。
回到摊位,把馒头给了孟氏她们一人一个。
然后瞧着东西卖的基本差不多了,便让二郎去把驴车牵过来,最后几斤李焦氏半卖半送的吆喝几声也都卖出去了。
二郎一边咬着软香的白面馒头一边喜滋滋的去牵驴车,孟氏跟黄氏也是喜滋滋的啃着馒头吃的可香了。
最近在家啃的都是杂面馍馍,那嗓子拉的,口感不知道跟这白面差了不知道多少倍!
又见两人买了这么多的肉,想着再等秋收了日子就要好过起来了,那是越想越高兴,帮忙收拾东西也更是积极有劲了。
等驴车牵过来后,几人上了驴车,听李焦氏说,再去杂货店更是开心。
这里的杂货店是什么都卖的。
粮食,种子,酱油醋的,甚至包括畚斗针线什么的,只要家里用的,都卖,就跟我们现在的超市都差不多,基本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有。
不过没有盐,盐在这个时代还是官府管控的,有专门买卖的地方,按人头购买,一个人一次最多只能购买两斤。
二郎带他们来的是李焦氏经常买的一家,吴记杂货铺。
平时家里用的东西基本都在这边买,所以跟掌柜也算比较熟,掌柜的姓吴,李焦氏都叫他吴掌柜,一下驴车就跟掌柜的热情的打招呼了。
吴掌柜是个五十开外的男士,粗布衣,性格也是十分的豪爽,应声见是李焦氏也热情的接待着。
李焦氏应李宝儿的要求买了十斤的白面,十斤的小米,又让打了一壶酱油,一壶醋,白糖红糖各一斤,店里还有果干也让称了些。
这大手笔的,是让孟氏黄氏是直瞪大了眼睛。
但李宝儿还没停止采买。
她想买点花生油或者其他的植物油,在店里转了两圈,却发现没有!
难道这边还没有植物油?她不禁在心里想到。
回忆了原主的记忆,但原主也是很少进厨房,对这些是一点概念都没有的人,又想到李焦氏昨天说什么是番薯粉,于是干脆就在杂货铺里的干货区跟种子区里认真的观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