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爹心里满意极了,知道儿媳妇一心想着家里,这比什么乡绅名头都强。
“你是个好的,咱们家能有你这儿媳也是有福的!”李老爹第一次当着众人的面夸儿媳妇。直让秦氏连说:“不敢,这事应该做的。”
“二郎的亲事,该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不用怕花钱,该有的体面,咱们孙子孙女一个都能少!秦氏,你是家里唯一见过世面的长辈,以后孩子们的事,你多费点心!”李老爹拍案道。
乡绅不乡绅,他真没什么感觉,但如果是必须的,咱就不能短了孩子。
他带着儿子们好不容易出头,为的还不就是子孙的发达兴旺嘛!
李老爹每回的决定自然是没有人有异议的。
但这回不同的是,大家不说有没有什么想法,而是除了李老七,其它人都无法从乡绅的事件中回过神来。
他们不晓得,自己名下也不过才多了那些田地啊,怎么就到了乡绅呢。
特别是董氏,明明是当家的帮二郎找到这户好人家,为什么会说看的是李家的门楣!
难道当家的不是李家的门楣吗?
董氏不明白。
于是回房后便找来大郎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如果这个问题,之前问大郎,他也是不懂,毕竟没有接触过,但这么久的生活观察,再加上李老大对他为人处事跟人情世故的心细教导,那是明事理了不少。
今天的事情,他也是微想了下便明白其中的缘故。
“娘,一个家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除非爷奶不在后分家除户,否者一个家里的好坏都要共同承担,这不是你想脱离就能脱离得了的!这也是三婶即便不邀功,自己没闺女,也要家里对家里女娃们细心教导的原因。因为她会,她想家里的孩子更好,只有大家都足够优秀的时候,她的孩子才能过得更好!”
正好二丫跟四丫也在这里,便又对她们教导道:“你们也记住了,一个家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万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私,特别是嫁人后,更要贤良大度,才能管理好一个家庭!”李家如今的门楣,注定家里的姑娘们嫁不了农家小户,所以这些东西还真是必须得学。
二丫已经长大,再加上秦氏的教导,自是明白其中的深意。
不过四丫年岁还小,这些对她来说还太过于深奥,字面上的明白,但深点的真理解不了,所以李大郎瞧着她懵懵懂懂的样还真不懂得怎么再解释。
这个时候,李老大走了进来。
一屋子的人瞧见此时他过来,脸上也都一喜。
“爹!”
“当家的!”
李老大面带笑的走到孩子们面前,坐在床沿边,顺手把手上的一把小竹签放在床边,只拿起一根,向孩子们问道:“这是什么?”
“一根竹签!”孩子们虽然纳闷,但也整齐的回答了。
李老大听到后,便给每个孩子一根竹签,让他们对折。
孩子们听话的照做了,哪怕是最小的四丫,轻轻一折,竹签便断了。于是李老大问道:“断了吗?”
孩子们点了点头。“断了!”
接着他把那一把竹签都拿起来,再问道:“那这些是什么?”
董氏也纳闷当家的为什么问孩子们这么奇怪的问题,但也没有开口打扰,一同静静地听着。
“一把竹签!”孩子们回答。
接着李老大把这一把竹签都递给大郎,让他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