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齐国的鲁仲连,助田单复兴齐国,则之后归隐于东海,那才是我李白的理想。”
“但当初我李白一腔抱负,拜谒名门无数,却十门九不开,那时候,我才感叹到,真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后来,皇帝陛下召见我入长安侍从,我本以为从此就能大展手脚,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挥洒,但事实又给了我当头一棒。”
“皇帝只不过是看重我李白的才华,平闲时候,给他写写诗词,作作文章,看着皇帝和杨玉环每天寻欢作乐,我明白我的的理想无法施展了。”
说到这里,李白的神情越加的低落,抱着酒樽,又饮下了一杯。
韩宁一边听,一边想着,李白的人生理想,其实本质仍然是使国家昌盛,民族经久不衰。
而至于他提到齐国鲁仲连式的功成身退,那就真是李白骨子里的浪漫了。
……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看着李白那自斟自饮的模样,韩宁心中默默念着这句话,不禁感叹到,这位来自大唐盛世千古诗仙,是何等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
他生活在那个如日中天的盛唐,却不屑于同流合污,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逢迎,在遭受了现实的打击之后,才纵酒狂歌,一生好入名山游。
可以想象,李白当时的内心,也是多么的孤寂和惆怅。
相比历史上的那些帝王将相,李白用自己的角度和人生,诠释了不一样的华夏蓝图,却只是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潦倒一生。
对此,韩宁心中也感到一阵心酸。
“太白老祖宗,这杯酒,是晚辈韩宁敬您的。”
说完,韩宁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白看着韩宁居然向自己敬酒,立刻一改面容,从神伤中挣脱出来,重现了诗仙的气质。
“好,这杯酒,是我李白,敬后世子孙的。”
跟着韩宁,李白也一饮而尽,没有丝毫倚老卖老的架子和气势,甚至对于韩宁,对于华夏后世的子孙,他都是以一种平等朋友的姿态来面对。
看到这一幕,大屏幕前的华国无数子民,瞬间就拜服在了诗仙的身前。
“这位大诗人,应该就是我们华夏历史上最有名的诗人了吧?能写出那样璀璨诗歌的人物,本人也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怎么都感觉不到这是一位来自一千多年前的老祖宗,反而像是一个普通的朋友。”
“我也有这种感觉,和这位大诗人在一起喝酒聊天,感觉太舒服了,真的是如沐春风,心都融化开了。”
“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可惜人生之路却如此的坎坷艰难,从刚刚他们的对话中听到,太白老祖宗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没有一个人重用他,以至于这位大诗人虚度一生,晚年更是潦倒无比,就连他的死去,都带着一丝若有若如的悲伤和浪漫,太让人觉得惋惜了。”
“可能相比现实世界的黑暗,太白老祖宗有着自己的那一份天真烂漫和真诚吧,他也许是一个不成熟的人,但正因为他的不成熟,才保持着初心,我猜这可能就是太白老祖宗一生没有成功的原因。”
“害,不管太白老祖宗怎样,反正我现在是高兴的,这证明我们华夏在诗歌领域也有拿的出手的历史,不必害怕西方那些文艺复兴的象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