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的时候要是差事儿了,我可不容!”
“这还能差?你给打个样儿不就完了吗?”二狗子嘻笑着说道,“到时候周转的钱,还是得钱哥给出……”
“没问题!”钱亦文当即拍板,“春生啊,今天你跟哥说了这么多,哥得谢谢你!以后哥有啥想不到的,你要是看出来了,就像今天这样早点给哥提个醒儿……”
一番话,把二狗子给说得半晌没缓过劲来。
不光因为他听出了钱亦文对他的信任。
更重要的是,他姓阎的自打离了学校门之后,好像就没人再提过他的大名儿了。
以至于他早已默默接受,觉得“二狗子”这个褒贬不清的名字,就是胎带来的……
“哥……”阎春生的嘴巴动了半天,强吐出一个字儿来。
“还有个事儿……”钱亦文接着说道,“五味子马上就要开始采收了,你在宣传的时候把五味子也顺带着捎上,过两天我给你报价儿。”
“好嘞!哥说咋干,咱就咋干!”
吃过了饭,二狗子把自行车放到了驴车上,载着二大爷走了。
把二大爷送到地方之后,二狗子骑上了钱亦文的自行车,美滋滋地去他姥姥那开辟新天地去了。
纪兰凤收拾完了碗筷,想起了儿子突然间要盖房子的事儿。
凑过来问道:“老儿子,你这手里边啥啥没有,你搁啥盖呀?搁你妈当柱脚啊?”
钱亦文被老妈逗得哈哈大笑:“妈,你看你说的,再缺木头我也不能拿你盖房子呀!再说,就你一个也不够啊?”
纪兰凤一指英子和钱多,说道:“那不还有俩吗?”
又指了指英子的肚子:“那里边还有一个,正好四个,够了……”
英子一旁笑得直捂肚子:“妈,咱们四个长短不齐的,盖出来也得是个偏厦子……”
一面坡式的滚水,被称为偏厦子。但显然这并不是东北的民居,有知道是哪里的吗?知道为什么要盖成这样吗?
“妈,你就别跟着着急了,过几天就都凑齐了。”钱亦文安慰着老妈。
纪兰凤又犯起愁来:“等你置办全了,也煞冷儿(天凉)了……”
“妈,你就瞧好吧,今年冬天保证让你住上新房子!”
……
钱亦文的话说得中气十足,其实心里也还在打着鼓。
到底能不能把工期赶出来,那得是专业人士说得算,这是他担心的第一点。
第二,到底怎么个盖法,也是个大问题……
按照1985年东北农村的建筑标准来盖,就是土坯、拉哈辫子的墙,盖这样的注定会有人说——白活了两辈子!
我猜,这种墙体应该是没几个人知道了吧?
按照现代标准来盖,钢筋混凝土全浇筑来一栋二层小楼,太暴露了,容易被拉去切片研究,也会有人说——不切实际!
他想,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在当时具备的条件基础之上,尽量盖得好一点。
每过一个寒冷且漫长的冬季后,地上冻得可以伸得进手的缝隙会把墙体抻开,他不想每年补一回墙缝子;
同时,他也不想因为使用了当时没有的建筑方式而为人诟病。
所以查了查建筑材料,1985年有钢筋、水泥、红墙,可以打圈梁,但屋顶现浇在东北还是有点超前,不宜采用。
于是,一个折衷的办法就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