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果然没错,人多力量大!
活儿干了多少不说,二舅妈烧开水的锅,就一直没闲着。
秀儿暖壶里的茶水,成了青峰山上的快销品。
也不知道这些小伙子是渴成啥样,反正那搪瓷缸子,在秀儿的眼前,就没断过……
临近了中午,钱亦文走到秀儿身边:“秀儿,我替你顶一会儿,你跟二舅妈做两锅汤,再准备点咸菜。
“这么卖力气帮咱们干活,咱不能让人家干噎大饼子。”
秀儿回屋后,钱亦文一边看着一车车的荒草和垃圾被运出院外,一边不淡定了。
怎么我一坐这儿就没人来了呢?
是我八字不好?还是秀儿会点啥?
老边装好了一袋烟,坐到了酒坊门口老秧子晒了几年蛋的长椅上。
酒坊里,一个“半拉子”瓦匠指挥着四个成手瓦匠,正按他的要求干得热火朝天。
有这个小老头儿带工,老边清闲了许多,眯起眼睛看开了热闹。
曾给了他无限希望又让他极度失望的青峰山,又如当年一样热闹了。
看样子,青峰山又有救了?
可别像当年似的,新开的茅房三天香……
远山如黛,暮色初陈。
增援的人都走了,钱亦文在青峰山鹿场整洁的大院子里,盘腿向斜阳,心情无比舒畅。
青峰山的夕阳,很美好……
夕阳下,事业的第一批助力者身上披着金光,活跃在钱亦文的眼底。
小饭桌旁——
技术部的老边头儿,端起两杯酒,认真仔细地对比着口感。眉宇之间,凝结着满满的责任感……
生产部的二舅,和副职二舅妈在研究每天两次打扫鹿圈的具体时间……
仓管部的老秧子,正拿抹布沾了酒,在擦那几把锈迹斑斑的大钥匙。这玩意儿,以后得上心经管了……
管账的孙先生,盯着桌子上的好饭好菜,琢磨着为什么还不开饭……
来自相关部门的二大爷和四叔,正低声讨论着:这可真是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
公关部的秀儿,从厨房里端出一大盆家常凉菜,正忙着摆开碗筷。
钱亦文微笑点头:你看看,四梁八柱这不就齐了吗?
前世自己起步的时候,除了王秉春借给他20块钱买了辆三轮车,身边还有谁?
一切收拾妥当,秀儿直起腰来脆生生喊了一嗓子:“姐夫,吃饭啦!”
钱亦文起身来到桌旁,逐一给大家倒酒。
“你咋不来点儿?”二舅奇怪地问了一嘴。
钱亦文说道:“你们老哥几个多喝点吧,一会我还得送边叔回去,天黑了喝酒不安全。”
两杯酒下肚儿,老秧子兴奋起来。
眯着眼睛看了看二舅和二舅妈:“这回走道儿再也不怕绊脚卡跟头了,以后咱们还能经常串串门……”
二舅使劲白了老秧子一眼:“灌你的酒得了,你也不怕我在门口下夹子!”
环顾四周整洁的环境,钱亦文小声自语着:“好像还差点啥呢?”
四叔听了,白了他一眼:“这还能差啥?这不比没收拾之前强多了?”
钱亦文没搭腔,默默端起秀儿递过来的饭,使劲扒拉了一大口。
“姐夫……”秀儿犹豫了几次,终于鼓起了勇气,“姐夫,我看还有挺多事儿得办。”
钱亦文停止了咀嚼的动作,转过头来:“什么事?你说!”
秀儿说道:“第一,这么大个场子,做起来以后,随时都有财物进出,得早做明细。
“这两天我只看到了进进出出,也没看到有账目。”
钱亦文一边扒拉着饭,一边含糊应答了一声。
有第一,肯定还得有第二、第三。
倾听小姨子……员工的心声,是一个老板的美德。
秀儿接着说道:“第二,现在看鹿场是干净了,但得保持下去,不然过几天又是苍蝇蚊子满天飞了。
“还是整体消消毒吧,然后把那个贮粪池子再往远挪挪。
“那股味儿,实在是太大了……”
“挪多远?”钱亦文抬头问了一句。
“起码……起码得二里地远吧。”
听到这里,钱亦文猛然抬起头来,吓了秀儿一跳。
远离污染源的距离千米以外,远超食品安全生产的行业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