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屯守西北,但经过漫长的防御线分兵后,实际驻守在边境的兵力数量依然稀少。
大宋能打党项,但守不住地方,而党项人攻打大宋,却只需要重点突破,就能进入大宋腹地,长期被动防守,必然是损耗国力。
所以,这篇策论建议,重拾当年西北名将曹玮的策略,修筑城寨堡垒,以连寨结堡的方式,一路修到庆州,甚至灵州去。
这么一来,依托这些堡垒作为后勤中转站,可以有效的解决大宋后勤能力不足的问题,打下了灵州或是庆州也能守住,而党项人要进攻大宋边境,也无法重点突破后长驱直入,必须先解决沿途的各个城寨堡垒,这样就可以为大宋集结兵力争取时间。
这策略,让夏守赟看的是拍案叫绝。
就凭这份策略,就算前面吕夷简和王曾对这篇策论全部不通过,在他夏守赟这边,这也是一篇奇文,必须通过。
真的,如果不是现在情况不合适,夏守赟都想直接上奏官家,讨论这份策论的可行性了。
不管如何,这篇策论,在他夏守赟这里,不仅是通过,还应该是受到推崇的优质策论。
夏守赟毫不犹豫的,给这篇策论画上了一个通过的符号,转交给另一边的陈尧佐。
而陈尧佐嘛......陈尧佐都已经七十多了,他真的是有点精力不济了。
一看递过来的这篇文章,前三位两个通过,一个待定,他心里也有数了。
粗略的看了一遍后,陈尧佐也没二话,直接划了一个通过的符号,交给宫中女官,转呈官家。
而赵祯吧......现在也已经看了一百多分试卷了,正好是到了一时疲倦的时候。
但赵祯还是那个赵祯,虽然觉得疲倦,但还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真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时候送上来一份策论试卷,难得的出现了三人同意,一人待定的情况,赵祯也认真的看了起来。
结果,越看越觉得精神。
等到好不容易看完了,再回过头来看看卷首上第一个待定符号......赵祯有点不理解了。
这么好的文章,吕相为什么画了一个待定的符号?!
难道说,这篇策论里,还有自己没看出来的缺点?!
正好,也已经阅卷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了,四位被招来阅卷的大臣,也没有一个是五十岁以下的,尤其是陈尧佐,都快撑不住了。
因此,赵祯开口,让女官传令奉上一些瓜果吃食,暂停休息一会儿。
顺带的,赵祯也想问问吕夷简。
拿起案桌上的策论文章,赵祯问道,“朕观此文言之有物,颇为不凡......却不知吕相因何待定?!”
吕夷简一听这话,也不坐着了,赶紧起身,对赵祯拱手答道,“非是老夫不喜此文,只是......此文文风老夫颇为熟悉,恐是故人所做,故而避嫌待定,伏请官家圣裁。”
老吕这话说的,别说赵祯一愣,就是王曾都愣了......你吕夷简居然还有避嫌的一天?!
但这话吧,王曾觉得有猫腻,可赵祯却来了兴趣。
“哦,能让吕相避嫌待定之人,想必是大才......来人,取此人省试卷宗来。”赵祯笑着,对女官说道。
没一会儿的功夫,随侍女官就捧来了一份卷宗。
这会儿陈尧佐也不能坐着了,他得站起来,先检查一下文章的誊录和糊名是否完整,查阅一下内容自己是否看过,一切无误后,再由他亲自转交给赵祯。
而赵祯接过卷宗,查看了省试的文章后......有点失笑了。
赵祯先看的是诗赋贴......字少,容易看嘛。
但这个诗赋写的吧.....反正赵祯是没法昧着良心说写的好。
再看试经贴,赵祯倒是微微点头,一些常见的四书五经题答的都没什么错误,而一些偏门的经义,也都回答上来了。
但如果只是如此,赵祯还是怀疑,这人到底是怎么考过省试的。
而等到看完策问贴,赵祯倒是理解了......确实写的很好,也很贴合如今汴梁城的实际情况。
最重要的是,赵祯明白,为什么吕夷简表示自己要避嫌了......这篇坊市制度的策论,跟吕夷简给自己上的那封疏奏,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甚至来说,就算是吕夷简的一般亲信,恐怕都未必能知道那么多。
因此,赵祯心里有个猜测,笑着问吕夷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