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其实是中原王朝对西北胡人的一种统称。
从广义上讲,党项人,也是羌人的一支,被中原王朝称呼为党项羌。
但实际上,如果李继迁,李元昊这对爷孙没有乱认祖先的话,那么他们应该是羌人中的拓跋氏,祖上应该是鲜卑人。
鲜卑人是东汉时期才迁居到西北的少数民族,跟传统居住在西北的西羌,氐羌,不是一回事。
而白马羌,就是传统的西羌,虽然也属于是羌人一支,但跟党项羌,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祖先传承,都不是一回事。
在大宋西北,这样的羌人部落,其实不在少数。
站在大宋的角度上来看,这些部落都是羌人,跟大宋子民不是一回事......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大宋根本不待见所有的羌人部落。
而站在党项人的角度上看,既然大家都被汉人称呼为“羌”,那么大家就应该是一伙儿的。
如今我党项人势大,兵强马壮,按照北地传统,你们这些什么白马羌,林胡羌之流,不应该奉我为主么?!
本来事实也是如此,羌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部落的大杂烩,没啥统一民族的概念,这点跟隔壁的吐蕃人完全不一样。
如今党项人势大,大小羌人部落为了自保,也都愿意奉党项人为主......反正千百年来都是这么过的,也无所谓了。
但是吧,明道年间,李元昊这個二崽子,上台以后,下了一道政令——秃发令。
也就是要求党项人在三天内,剃光自己头顶的头发,恢复鲜卑人的传统发型,以示和宋人不同。
此举,是为了增强党项人的民族归属感,算是聚拢党项人心的手段。
这本来也没啥,你李元昊愿意在自家族群内怎么搞,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其他羌人部落管不着。
但是,没过多久,这个秃发令,不知怎么的,就突破了界限......党项人不仅在自己族群内部秃发,连带要求归附他们的其他羌人部落,也要秃发。
这就有点无理取闹了......咱们的祖先都不是一个,你们鲜卑人的习俗,怎么能套用到我们部落头上呢?!
灵州林胡羌的首领率先忍不住了,站出来对着党项李氏吐了一口口水,说了句“你丫也配?!”。
然后,林胡羌就被党项名将野利遇荣带兵给灭了,族中男女全被充作奴隶。
而这时候,李元昊笑呵呵的站出来,传令给各羌人部落。
哎呀,对不住啊,之前是小弟不懂事,乱传命令,吓着大伙了......这样吧,以后这个秃发令啊,你们要是心向我党项,愿意剃,你们就剃,如果不愿意剃发,那我李元昊也不强求。
话说的挺好听的,但......不愿意剃发的林胡部,不是让你给灭了么?!
李元昊这么一通骚操作,让党项人周边的其他羌人部落,都犯了难了。
剃发吧,祖宗没这个规矩,将来死了面见祖宗,问起来自己的发型是怎么回事,这要怎么回答?!
不剃吧......那就得掂量一下,自家部落的战斗力,跟林胡羌比怎么样了。
林胡羌已经算是周围羌人部落中族群比较大,男丁比较多的部落了,这样的部落,李元昊说灭就灭了......自家部落,扛的住么?!
就这样,灵州,庆州周边的非党项人羌族部落,也陆陆续续的开始执行秃发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彻底执行秃发令的部族,也就是靠近大宋麟州边境的白马羌了。
至少从这点看,顾深觉得,这个白马羌,也不是不能拉拢的对象。
托福于两汉,隋唐的强势,这年月,能在河东附近生活的异族胡人,基本都是经过一定程度汉化的,包括党项人,其实也不例外。
不服管的胡人,基本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比如说北匈奴,现在已经不知道跑到那个犄角旮旯去了。
因此,当顾深翻阅神木县志,发现这个白马羌,已经在河东附近生活了数百年之久,甚至大宋立国初年的时候,还曾经出兵参加过雍熙北伐,对抗辽人......顾深就知道,这支白马羌,是一支心向大宋的熟羌。
再私下一问王吉,得知这支白马羌的首领姓曹,叫曹士荣......你看看这名字,哪里还有半点羌人的样子?!
汉时的西羌首领,名字那叫一个怪,什么“俄戈”,“烧俄”的,什么“迷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