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止于此,不止于要给小赵梅留下深刻之印象。
不止于要给小赵梅留下深刻之印象?
是的,其实张钢钢刚才诉说京城中的乱象与见闻并不止于想让赵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还有什么?
其实他还有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也是更重要的目的。
那是什么目的?
这个目的是他自己也想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给自己?为什么?
因为那晚,那恐怖的一晚,实在令张钢钢记忆犹新,令他匪夷所思,令他震惊,令他恐怖,令他感觉好像他的每一寸肌肤都被万万千千的蚂蚁和万万千千的食人鱼吞噬一般。
而且最近这一两日里,每当夜深人静、进入梦乡时,他总会被一连串噩梦缠身。这些梦境如此真实且恐怖,以至于他常常在睡梦中被惊醒过来。
“啊啊啊!”
每次从噩梦中惊醒,他就会大喊几声。
在噩梦中,他似乎置身于熊熊燃烧的京城大火之中,灼热的火焰舔舐着他的身体,让他感受到无尽的痛苦与煎熬;有时又梦见自己被大顺军战士无情地用长枪刺穿胸膛,鲜血四溅,生命瞬间消逝。每一次从这样的噩梦中惊醒,他都忍不住放声大喊和大哭,喘息声急促而沉重。
没错,对于一个穿越时空、从和平年代来到大顺永昌元年的人而言,这样的场景无疑是刻骨铭心、令人心悸不已的。或许未来的世界拥有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购物变得异常便捷,人类甚至能够自由翱翔蓝天或深潜海底(得益于飞机和潜艇等先进工具)。然而,就所面临的困境及挫折而言,现代人与古代人大相径庭。尤其是在承受压力、应对打击以及历经种种复杂多变事件方面,现代人和古代人有着天壤之别。
遥想古代的大顺永昌年间,普通百姓和士兵们过着苦不堪言、举步维艰的生活,其艰难程度超乎想象。
曾经诗仙李白就在《蜀道难》里慨叹:“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如今这大顺军所在的时代、大顺永昌元年里老百姓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艰难呢?简直比登天还难啊!身为此行记者的张钢钢,理所当然地要把这些真实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并如实转达给他人。他不断重复叙述这些事情,比如刚刚才跟赵梅又讲述了一遍,就是想借此加深自己的记忆,以便将来能给后人发回最真实可靠的报道。没错,对于真理和真相的追寻,一直以来都是每一代有抱负的记者以及知识分子们毕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就在张钢钢和赵梅两人在李岩营地中感慨万分之时,另一边李闯王的大营里同样也没消停,热火朝天、喧闹异常。
“牛丞相如此安排,将张钢钢任命为哨总一职,我始终认为此举略有不妥之处。要知道,张钢钢的真正才能与见识在于智谋策略方面,如果让他去领导一支仅有数十人规模的小队,恐怕未能充分发挥其长处,反而暴露出他的短板所在。毕竟从表面上看,此人显然并不擅长征战之事,想当初初见我们时竟然吓得屁滚尿流、狼狈不堪!一个合格的将帅抑或具备军事潜质之人理应有勇往直前、不畏生死之气概,而首要条件便是拥有过人的胆识。然而,这位张钢钢先生似乎在此方面有所欠缺啊!”
此刻,这番深沉而富有磁性的话语源自于那位端坐于营帐正中高位之上的人物。只见他面色凝重,神情肃穆,散发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毫无疑问,发出这一嗓音的正是大顺国的皇帝——李自成。
李自成有个优点,每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并不自己独断专行,而是喜欢与大家伙一起商讨对策。
“陛下万岁,适才陛下所言极是,足显陛下智谋深远,臣深感钦佩。然而,臣何尝不知此人长于谋略,而非体力与武艺。臣如此安排,无非是希望能挫其娇气,去其做作,使其明白,仅凭大王的宽容,便在大王面前胡言乱语、夸夸其谈,妄图瞬间升官,实乃痴人说梦!若仅凭空谈就能平步青云,那千百万在沙场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作何感想?我们又如何对得起那无数战死沙场的兄弟姐妹们?仅靠嘴皮子,仅靠一夜的夸夸其谈,岂能扶摇直上?在座诸位兄弟,以及大营外千万将士,岂能应允?我等兄弟,千万将士,哪一个不是历经血雨腥风,哪一个不是十几年来日夜兼程、拼死战斗,历经千辛万苦才略有成就,方得陛下赏赐些许荣耀和爵位?他们的地位、名誉、荣耀,岂是轻易得来,岂是凭空而至?难道会比那只会耍嘴皮子的张钢钢贡献更少?如此,岂不公平至极?
此外,谈到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