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山如愿以偿的拿到了聂友庭的推荐信。
回到家,他有些迫不及待的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杨根月。
“根月,我参军了。”
“你看我穿这身军装精不精神?”
“你咋不说话呢?”
杨根月看着兴高采烈的差点要手舞足蹈的丈夫,看着他身上碧绿的军装,多像那满田的青苗啊。
然而她的心里却是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没有哪个妻子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在外面的广阔天地里挥斥方遒、出人头地,但是同样也没有哪个妻子不喜欢自己的丈夫能够终日的守护在自己的身边。
杨根月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去的最远的地方也只是县城。她不知道关于理想对于许清山来说的意义,但是她本能的觉得还是应该支持许清山所做的一切决定。
当起伏的心情平息下来,许清山告诉杨根月这几天他为了参军所经历的一切,包括聂友庭和他说的那些话。
“根月,你说我是不是错了?”
“当兵是好事,咋错了?”
“我担心等我退伍回来,指挥部没了。”
许清山坐在锅台的灶门口,用烧火棍挑了挑灶台里的柴火,火光映在他脸上,晃动着一明一暗的,就像他的心。此时的他就像走在了十字路口,一边是梦想,一边是生活。
“我没读过书,说不上来大道理。我只知道,我喜欢听收音机,但是我从来不在白天听,因为白天需要干活。”
“吃饱了才有力气追寻理想,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是我真的很想去当兵。”
杨根月笑笑。
她看得出来他的心里并没有左右为难。
“你什么时候走?”
“下个月初二,还有三天。”
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今天是送兵的日子,整个山城都热闹起来,各个村、各个庄都敲锣打鼓的簇拥着新兵往县城里的武装部送,新兵们一个个趾高气扬,身上穿着崭新的绿军装,胸前带着大红花。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充斥了每个人的心。
在无数的热闹队伍里,白水乡的队伍也是其中之一,许清山和其他五个成功报名的人被大队支书和乡里面的领导领着,有说有笑。
“清山,到部队里好好干。”
“我们白水乡,穷乡僻壤,你们出去了,也替我们好好见见世面。”
锣鼓声、笑闹声震得人耳膜发痒,身处人群中央的许清山根本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只得不停的笑着点头:
“知道了。”
“好。”
“一定。”
杨根月被挤得也只能跟在队伍后面。
她也不知道这到县城是直接上车,还是会有一些告别的时间。这一走就是好几年的时间,再回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她心里有很多话想说。
其实。
杨根月昨天一夜都没有睡着,满脑子都是许清山出门当兵的事情。
对于她来说,原本往前走的日子,随着许清山的参军好像一下子停滞了。
家里的田地,田地里的青苗还没有除草。
屋后的柴棚,里面的柴火只够这两天用。
才买回来的猪秧子饿的嗷嗷的。
正在孵着的小鸡,眼瞅着就要出了,家里的鸡窝还没有搭好。
……
事情一件一件的,就像放电影,在杨根月的脑海里不断闪现。
来到了武装部,喧闹的锣鼓声终于停了。许清山在人群中找到了杨根月,他跑过来,站在她的面前。
“我走了。”
“嗯。”
原本心里有好多的话,也不知道为什么,此时一句也没有了,那些话好像是存在于远古的传说,突然间忘得一干二净。
不是说不出口,是真的没了。
咋想也想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