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走出高原,中师生奋斗笔记 > 第三章 东山学校

第三章 东山学校

的一堆开学用品,如课本、粉笔、作业本和教案本,还有向西的铺盖和行李,都堆到了东山学校的铁大门外边。在跟冯建利一道往里搬这些东西的时候,向西也粗略地打量了一下学校的景致。学校有八孔体面板正的窑洞,校园很大,敞敞亮亮,也有围墙,墙上堆着防贼的带刺圪针,如果把铁大门一关,校园就成为一个相当安全的小天地。校园东墙旁边还有一个标准的乒乓球台,向西暗想,如果再有一个篮架就好了。学校坐落在一个距山顶大概有一百米左右的山湾里,校园下面是一条可以走农用机动车的弯弯山路,站在学校门口,视野开阔,对面群山环绕,沟壑纵横,风景着实不错。向西后来在上语文课时曾给学生写过试水作文,描述过这所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一道山湾里,名叫东山小学。它是由冯家墕、石嘴岇、李家庄、贺家墕、艾家山和赵家墕六个村子联办的,学校就在这几个村子的中间。

很多地方能看到我们的学校,最先看到的是大门。大门是用青砖和石块砌成的。上部有两个红色的石球,一头一个,好像两个卫兵守护着学校。石球的中间有用铁片制成的学校名字,大门两边写着“开发智力、培养人才”八个红字。进入大门,迎面而来的八孔体面的窑洞,中间的两孔是教师办公室,两边的六孔是教室。窑檐下面又有八个红色大字“勤奋学习,建设四化”,醒目夺人,不断鞭策我们努力学习。

转过身来,就会看见靠着围墙,有一排白杨树,那是以前的学生毕业时给母校留下的纪念,现在它们已经长大了,给学校平添了几分生机。校园的左面有一个乒乓台,一到课外活动时间,同学们就在那儿激烈地打起乒乓来,这乒乓台使我们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校园的右边有一个旱井,每当下起雨时,雨水就会流进去,储藏起来,可供我们用来打扫卫生,清洁校园。等过了一个冬天之后,经过自然消毒之后的雨水,非常洁净,还可以用来饮用。

我们的校园虽然设施简单,条件不好,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校视野开阔,风景壮美,空气清新。在早上上学时,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在绵延群山中冉冉升起,放学时,又可以看到血红的太阳在西边慢慢下垂,把天空和晚霞染得红彤彤得一片,颇为惹人喜爱。

我爱我们的学校。

本来还想再细细地参观一下,冯建利却邀请向西到他家里转:“李老师,而今学校什么也没有,今儿黑地就到我家去住吧,明儿等其他老师来了,收拾好了,你再住吧!”向西原来担心自己初到学校,什么也没有,起动生活时可能会很窘迫,现在才发现一切担心都是多余,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向西知道这里的民风淳朴,便随乡入俗,坦然地去冯家墕村的建利家去作客。

冯家墕离东山大概有五华里左右,除了上坡下坡的不便外,那山路路况还蛮好的。向西很喜欢在弯弯的山路上骑自行车的感觉,路两旁的庄稼和野草散发出一种清新可人的芬芳味道,经过长长的山梁时,由于没有遮挡,视野更是宏阔,可以眺望到远处的群山与天空相交的水平线,纵横交错的山谷在快要下山的太阳照耀下,颜色丰富,光彩颇为炫目。建利得意地说道:“我们山上条件不好,可空气真的好!再没这么好的空气了!”两人骑了约摸四十分钟左右后,到了冯家墕村。冯家墕是一个小村子,大概有二三十户人家,大都住在一个地势平缓的山坡上,住得很紧凑,村庄树木繁茂,郁郁葱葱,在霞光照耀下,显得安宁平和。建利家坐落于山路下方,离山路大概有四五十米的光景,有三孔石砌窑洞,院子没有大门,干干净净,显得非常敞亮。

建利家里收拾得利利索索,一尘不染,各种家具摆放得井然有序,其妻子长得不高,但一看就是农村常见的那种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的妇女。向西注意到,尽管冯建利长相平常,气质平庸,其妻子的一言一行中还是流露出来对建利和他们目前生活状态的心满意足。建利有三个孩子,大女儿约摸有七八岁,就在东山读小学,后半年就上二年级了。在吃晚饭时,他们让向西先吃,建利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可爱的小男孩,用手上下摩挲其后背,陪着向西说话。向西觉得不好意思,让了几句,不见效果,只得先端起一碗捞好的细细长长的白面条,加了两勺飘着一点韭菜叶的鸡蛋汤面,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建利看到向西没有城里人的拿腔作势、装架子的姿态,便和向西自由自在地拉起了家常。建利道:“我在枣林湾高中毕业后,就一直教书,已经教了快二十年了。前几年考了一个民办教师任用证,是省上统管的,县上每个月发三十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