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许多人还没当回事儿,可当苏意喊出美白时,许多年轻妇人都来问,“这东西真可以美白么?”
“当然可以,但需要经常吃,不是你吃了就会马上变白。”苏意投机取巧地解释道。
有许多妇人心动,已经对苏意说给她们来几斤。
不同的果子价钱也不一样,没去刺的四文钱一斤,去了刺的五文钱一斤,刺和籽都去了的六文钱一斤,苏意也向她们解释了这三种的区别,还说道,“这果子又是刺又是籽的吃起来不方便,处理起来也麻烦,各位按照自己的需要买就行。”
因为有卖点所以买起来挺快,况且都是些野果子,苏意卖得也不贵。
去了刺和籽的卖得快点,反倒是那四斤没去刺的还剩两斤,最后是被一个年轻的姑娘买走了,看上去家里还算有钱,那姑娘在心里想着花几文钱让人去了不就行了。
这次速度比上次还要快,可能是东西都不贵,上次主要是鸡枞贵所以时间长。
带来的东西全部都卖完了,苏泽和苏意心情都很好。
三种刺梨总共卖了一百五十一文,五斤香蕈也卖完了,还是按七文钱的价格卖的,赚了三十五文钱,今天一共赚到了一八十六文。
两人都笑了起来,高高兴兴地拿着背篓去了粮店,苏意要了十三斤糙米和两斤粗面,花去了八十一文钱。
又去肉摊买了一斤肥肉和两根筒骨,筒骨不用说就帮忙剁了,又是少算一文钱,花了十六文钱,走时摊主还笑呵呵地对她说,“下次还来。”
苏意谢过并应了好,带着弟弟走了。
一百八十六文钱一下就少了九十七文,手上剩下的苏意准备全都买小鸡,养了鸡就不用辛苦去想拿什么换钱了,起码鸡蛋是每家每户都要吃的,要是加工一下做成皮蛋、茶叶蛋、卤蛋甚至鸡蛋仔都是可以赚钱的。
八十九文大概可以买十四只小鸡,要是对方便宜点十五或只也是可以的,她记得前世爷爷家养的鸡一天起码可以下一个蛋,有时会下两个。
算十六只鸡养的好点的话每天下一个也有十六个了,把它加工一下就算卖一文钱一枚蛋也就相当于一天有十六文的进项。一个月就有四百八十文钱,一年就有五千八百四十文,也就是五两多了。
苏意越想越激动,鸡崽必须买!
没了重物,两人走回去的速度比来时快多了,回去时去了趟何婶家。
何婶见到她就晓得她是来接苏榆的,叫了苏榆出来,苏榆听见就知道是姐姐来了,也不和小娃娃玩了马上飞奔出去,叫道,“姐姐!”
“小榆,今天乖不乖啊?”苏意笑着问道。
“这孩子乖巧的很呢,一点也不闹腾。”苏榆还没说话,很婶就帮忙回答道。
“多谢何婶帮我照顾小榆了。”
“哪谈得上照顾。”何婶摆了摆手说道。
之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天,主要是何婶在说上次送给他们的酸笋如何好吃,“本来啊,一家子每天喝白粥没滋没味儿的,你送来那个酸笋哦酸爽。”
“你们要是喜欢我等会儿再送一碗来。”
“不用不用,你们自己吃吧,我就一说而已。”何婶怕她误会自己再向她讨吃的,连忙解释道。
“没事儿,您帮我照看苏榆一天了,这是应该的。”苏意道,“再说,我还想问问您哪有小鸡卖,准备让您带我去呢。”
“小鸡啊,这我知道,齐老二家有卖啊。”何婶一听,这他知道啊,一开始她的小鸡也是在那买的。
齐老二也就是村长的二弟,排行老二,村里人就喜欢叫他齐老二。
苏意和何婶商量明天就去买小鸡,何婶一口答应了。
聊完苏意就带着弟弟妹妹回家了,今天天色还早,刚聊起买小鸡的时候突然想起今天都不在家,蚯蚓和鸡都没喂,她和苏泽说起,苏泽放下背篓就去喂鸡,苏榆也跑去拿枯叶喂蚯蚓,因为现在养了三筐蚯蚓,不可能拿这么野菜去喂,苏意便和他们说可以拿腐烂的树叶喂也是一样的。
苏意放下背篓准备做饭的时候苏泽突然跑过来兴奋地和她说道,“姐姐,鸡下蛋啦!”说着还把手里的鸡蛋递给她看。
苏意看到也是一脸激动,养了好几天终于下蛋了!
她觉得等会儿就尝尝鸡蛋的味道,就做一碗香菇鸡蛋汤吧,再切一点肥肉炒一碗蕨菜炒肉。
有这两样菜不来点米饭怎么行,再蒸两兜米,生活就是要时不时犒劳自己才有趣嘛。
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