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天,苏意每天盯着房子的进程,偶尔提出一些想法。
这些天他每天都负责他们的午饭,直把他们的嘴养刁了,晚上回到家还得吐槽两句自己婆娘做的饭不好吃,最后喜得自家婆娘的巴掌。
期间苏意还趁机打听了几个村里人除了这次修房子平时还靠什么赚钱,得到的回答多都是种田卖粮还钱,有力气有胆子的才偶尔出去镇上做工,一天下来累死累活才赚十几个钱,所以苏意这次修房子村里还有很多人想做,不用出去还给的多,最重要的是做了才知道饭菜是真的好吃。
上次他们一伙人还被其他人调侃每天能吃到是好大的福气哦。
被打听的人也不知道她问这些干嘛,只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
听到这些苏意心里大概有了数,自己要是这个厂办起来了,愿意做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房子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完工阶段之差盖个瓦片,瓦片苏意也提前买好了,一共买了两千八百片,房间都比较小,这些也够用。
房子按照苏意的意思做成了一进院子,只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苏意的意思是以后还要往后扩建,手里目前没这么多钱,三间房撑死了。
竣工那天同样是个黄道吉日,老师傅在进驻房屋的前一天就把彩梁放在新屋子的大厅中,头朝东尾朝西,把提前准备好的米往厅堂四面一撒,大喝道:“此梁此梁,很不平常,栋梁上屋,稳稳当当。”
唱完贺词后含一口水朝彩梁上喷去,喊道邪魔退散。
这道程序走完后,就需要摆上宴席招待大家伙。
又过后两天,苏意摆上了酒席,原本苏意是不想废这麻烦事的,但是在村长的一番说辞下也觉得是该摆一下。
各家都借来了桌椅板凳,以及碗筷,又找来几个手脚利索的妇人帮忙,端茶的端茶,切菜的切菜,累是累了点,但也算是顺顺利利的完成了。
酒席上的头几个大菜都是苏意掌勺,第一碗是鱼丸、鸡蛋、猪皮、蘑菇做的一碗汤,用料扎实。
第二碗是一整条鱼,在现代苏意老家,应该是做成剁椒鱼,但是这里没有辣椒,苏意就做成了酸菜鱼。
第三道是一碗鸡,表皮刷上糖水,小孩子们都很喜欢吃,原本应该用蜂蜜的,但是太贵了就换了糖水。
除此之外,苏意还做了碗扣肉,剩下的菜就都是交给其他婶子们,有不会的苏意就指导一下,都是做惯了的,教一下就能学会。
苏意想这天大概是“好吃”两个字听到最多的一天。
新房的院子留了前后门,左边一侧大间房是苏意和苏榆的,中间砌墙隔开,苏榆睡里间,后面会在门上挂个帘子,苏意睡外面。
进门右侧则是一半的空间用来做苏泽的房间,另外一半做厨房,三个人的房间其实差不多大,厨房泽比原来的房子里大上了许多,手脚完全施展的开,苏意做了两个灶口,这下做饭就会比原来快很多,还省柴火。
正门旁边做了一个小仓库和一个小点的房间,仓库用来堆放家里的用具,至于那个房间,是用来安排给那位还没来的护卫的。
至于吃饭的地方,苏意把桌子摆在了后门,桌子是原来吃饭的桌子,平时大家伙用的都是村长家给借的大桌子,后门则做成了大厅,靠外一侧才是门。
原本是向村里的木匠定了三张单人竹床,临时又加了一张,单人竹床大概和现代大学宿舍的床差不多大,一个人睡虽然不如大床舒服好翻身,但也比挤着睡好。
几个人的房间里都摆上了小木桌,给他们放东西,又打了四个衣柜靠墙放,衣柜都是竖着的,苏意给木匠形容的时候对方还觉得奇怪,没见过这样的衣柜,不过最后还是照做了。
倒是做出来后木匠才发现这柜子的好处,节省空间。
因为这柜子,木匠只收她一半的钱,但是得允许他把这种款式卖给别人。
苏意乐得答应,这也不是她想出来的,白捡的便宜谁不要。
最后加上四张单人床和桌,总共花了一千六百文钱。
该买的都买了,不是必要的苏意这会儿就先没买,等赚了钱再说。
一家人把东西都挪到驴车上,这样一次性就可以搬更多,苏意牵着驴车到门口,让苏泽苏榆把自己的东西都搬进自己的房间里。
其实都不用说,两个人已经等了这一刻好久了,终于要住进新家,都很积极的搬着东西。
这不,苏意话音刚落,两个人就冲进自己屋里,仔仔细细的整理着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