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k¨a*n′s~h¨u+q+u′n?.¢c,o?m/)
丁福保《全上古……隋诗》(排印本。)
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
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是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
胡应麟明人《少室山房笔丛》(文雅书局本,亦有石
印本。)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
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
《世说新语》 刘义庆(晋人清谈之状。)
《唐摭言》 五代王定保(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
《抱朴子外篇》 葛洪(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有单行本。)
《论衡》 王充(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
《今世说》 王(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
不妨跟胡适和梁启超的书目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嗖`飕+小·税¢旺. \无,错_内¢容,《胡适文存》第二集中,载有胡适和梁启超的书目,细细对照,就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相同的。
鲁迅开的严可均《全上古……隋文》,全名应是《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没有“隋”文。胡适的书目里有此书。
鲁迅开的《全上古……隋诗》,是丁福保编的,胡适在“文学史之部”开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注明“丁福保编”,想来该是同一本书,只是书名稍异罢了。附带说一下,寒舍藏有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的《出版说明》中说,逯先生所依凭的是近人丁福保所辑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可见胡适开的书名是准确的,鲁迅开的书名只能说意思是明白的。不管全名叫什么,这本书里没有“隋”诗是真的。
吴荣光的《历代名人年谱》,胡适开的书目里有。
鲁迅开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胡适开的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存目录》,只能说是一简一繁,不能说是两本书。梁启超开的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胡适同。^墈¢书·屋+ ?更?芯?醉*哙?
鲁迅开的《世说新语》,梁启超开的书目里有。
鲁迅开的《论衡》,胡适开的书目里有,梁启超开的书目里也有。
鲁迅开的《抱朴子》,胡适开的书目里有,梁启超开的书目里也有。
也就是说,鲁迅开的书目,和胡梁二人开的书目,并无质的不同。公道地说,鲁迅开的书是很精辟的,针对性很强,很适合一个刚上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的阅读量。而胡适的确实是太滥了,若说是针对广大青年学生,还是梁启超的好些,量不是很大,针对性也还不偏。
鲁迅真的反对读中国书吗(2)
在“青年必读书”应答中,我们只能说鲁迅的心态不是很正常,多多少少,有意气用事的成分。
这种事不能开了头,一开了头就没法收拾了。回过头来反省的可能很小,只会越来越往极端里走。没办法,人生就是这么复杂,这么微妙。
闲话事件中的纠缠
周作人首先发难(1)
一九二六年春天发生在北京文坛上的“闲话事件”,鲁迅并不是主力。
主力是他的弟弟周作人。其时兄弟已经失和,但在对付英美派上仍是同心协力的。
再大的事件,也多是由小事引起的。这次事件也不例外。闲话事件是由陈西滢在《现代评论》上发表的一篇《闲话》引起的。
陈是《现代评论》的编辑。从创刊起(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就在刊物上写一种随笔类的文章,很随意,当下有什么话题就说什么,没有当下的话题,就谈点往事,羼杂点朋友间的交往什么的。有时一篇之中分成三两段,一段谈一个话题。
最初还是有篇名的,比如创刊号上的就叫《“非列士第恩”》。“闲话”这个总括性的题名,也不是他先叫的。是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