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芳的热情扶助。余叔岩幼承家学,习文武老生,少年曾以“小小余三胜”艺
名在天津演出,因生病和倒仓,回京休养。后拜谭鑫培为师。在1918年他二十四岁时,尽管从谭老师那里学到了艺术,但由于无班可搭,空有才华,无法施展。在这种情况下,梅兰芳约请
了他来“喜群社”,与之同台演出。当时该社中已有头牌老生王凤卿。梅兰芳与余叔岩首次同台演出《梅龙镇》,令观众耳目一新。细致且大方。后在一次大义务戏中,该剧被排在大轴,
半夜三点才出台,第一舞台两千多观众竟无一人退席。可见叫座能力。有了这样好的梅余合作条件和这样好的观众基础,余叔岩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他根据自已的条件,发挥谭派
的特点,创造了清醇甜润、刚建苍劲的余派艺术。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转折点,与当时梅兰芳的扶助,应当说是分不开的。 梅兰芳同样帮助了两位票友“下海”的老生演员。一位
是奚啸伯,从1936年他二十四岁时,与梅兰芳合作演出,在梅兰芳的携带下受到艺术陶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自挑大梁,组班演出。成为四大须生之一。另一位是著名老生王琴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