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梅兰芳和孟小冬 > 第4章完结

第4章完结

此说有些牵强。?l^u\o¨l.a\b+o*o+k′.¨c!o^m?如果孟小冬被领养时的确是七岁,那么,孟家祖籍是山东,后来定居上海,就山东人、上海人的称呼习惯,不可能称呼一个只有七岁的姓董的小女孩为“小董”。除此之外,她出生于1908(或1907)年,十五岁时,应该是1923(或1922)年。实际上,她在1919年12月首次离沪去无锡演出时,就已经使用“孟筱冬”的艺名了。因此,她在十五岁时更改姓名的说法,便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孟小冬非孟氏所出的说法又并非空穴来风。上海作家沈寂曾经撰文称他于50年代初在香港拜访过孟小冬,孟小冬亲口告知她的身世。沈寂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提起孟氏的名伶世家,不知道她是出于对我的信任,还是另有原因,竟然告诉

我有关她自己的一段身世秘史(或许已不是秘密,而我却是第一次听到,估计很多人

并不知道)。她目光黯然,神色苦涩。

“我非孟氏所生……”只说一句就停口。~x?h·u/l_i-a\n,.+c/o′m_

我当然很是惊愣,也不便多问。然而这句话对我始终是个谜。

如果“非孟氏所生”的确是孟小冬亲口所言,那么它就证实了民间传说。但是,还有一件事情也十分蹊跷,从另一个侧面似乎又否认了这样的传说。孟氏祖籍山东,自孟七开始,由北京移居上海,从此生活繁衍于此。据说,孟小冬出生于上海。她在谈到她是哪里人时,不说是山东,也不说是上海,却说是宛平。比如,50年代,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好友孙养农撰写了一本《谈余叔岩》,作为余叔岩的弟子,孟小冬亲书序言“仰思先师”,署名为“宛平孟小冬”。她的弟子李猷回忆说,孟师曾亲口对他说她是“河北宛平人”。“河北宛平”原属河北,50年代初归属北京。也许正是据于此,《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京剧史》等戏曲词典中,都说孟小冬的祖籍山东,是北京人。

孟小冬之所以说她是北京人,恐怕缘于祖父孟七曾在北京生活过,而且孟七的儿子,即孟小冬的父亲孟鸿群很可能就出生在北京。*兰!兰¢闻-穴- /首+发?她一方面说她“非孟氏所生”,一方面却又以孟鸿群的出生地作为自己是北京人的依据。那么,她到底是不是真的说过“非孟氏所生”这句话呢?如果她非孟氏所生,那么,她又为什么说自己是北京人呢?不知是不是她欲言又止而故意留给后人一个难解的谜,还是她的确另有苦衷不得言明。总之,关于她的身世,恐怕无人能说得清了。

尽管孟小冬身世成谜,但她成长于梨园世家,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也就注定她日后必然以唱戏为生,就像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一样。梅家除了梅巧玲、梅雨田、梅竹芬父子三人从事着唱戏这一行外,梅兰芳的祖母、母亲、姑母、伯母也都出身梨园。祖母陈氏是著名昆曲小生陈金雀的千金,母亲杨长玉是有“活武松”之称的著名皮黄武生演员杨隆寿的女儿,大姑母嫁给了旦角演员秦稚芬,二姑母的丈夫是武生演员王怀卿,伯母是旦角演员胡喜禄的侄女。

不同的是,梅兰芳以男人身份唱了旦,孟小冬以女人身份唱了生。台上的阴阳颠倒拉近了他们的关系,成就了他们的故事。

正因为梅家三代在舞台上饰演女人,梅兰芳的性格柔弱而温和,不急不躁不怨不怒,永远的彬彬有礼谦和从容从善如流;孟家不是武生就是老生,加上老孟七早年还征战过沙场,性格自然相反。孟小冬虽然是女人,但她在舞台上饰演的却是生,不是小生,偏偏是老生。角色需要她摒弃妇人的柔绵和哀怨,取而代之以阳刚和霸气。日久天长,她的性格中刚烈的成分更多一些。这是他俩的不同,也许也是他俩无法天长地久的原因之一。

梅孟之恋

孟小冬定居北京,拜师陈秀华——梅兰芳频繁接待外国友人,梅宅成了“外交场所”——梅、孟合唱《游龙戏凤》——梅、孟两情相悦,渐生情愫——梅兰芳有妻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