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梅兰芳和孟小冬 > 第42章完结

第42章完结

1935年1月19日的《天津商报画刊》刊登了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的报道。?0?4?7^0-w·h′l/y..~c!o-m¨不知为什么,文中没有指名道姓,而用“须生大王某伶”代替余叔岩,用“坤伶皇帝某”代替孟小冬,还提到了梅兰芳,用“博士”代替。文章这样写道:

谭派传人须生大王某伶自去岁继弦后,曾经友人建议,不再续弦,拟纳一小星,

年前曾看定一人,嗣因八字不合,作为罢论。坤伶皇帝某,自与博士脱离后,重理旧

日生涯,屡恳友人代为介绍,拟拜某伶为师,某伶因断弦之初,与某有性别嫌疑,始

终未允,嗣经其至友杨某,一再说项,始得首肯,月前已在杨宅举行拜师典礼。

还是为了避嫌,孟小冬拜师后,不上余宅听教,而是隔三岔五地到杨宅。也就是说,余叔岩将授教的地点,设在杨梧山的家里。就这样持续了将近四年,直到1938年10月,他们的师徒关系,始终处于半保密状态,除了杨悟山等少数几个人,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丸,夲?神*栈· +嶵?芯/璋′截-更\薪·快!

这年10月19日,余叔岩收李少春为徒,在泰丰楼饭庄举行了隆重的拜师礼。应邀参加的有朱家奎、鲍吉祥、叶龙章、郝寿臣、王福山、吴彦衡、李洪春、高庆奎、王凤卿、谭小培、阎世善、慈瑞全、李玉安、丁永利、尚小云和袁世海等,场面十分热闹。在拜师礼上,李少春呈给师傅的礼物有:四季衣料、一件水獭皮大衣、一顶水獭皮帽,以及给师娘、师姐妹们每人一份礼品。

也就在这次的拜师礼上,有不知情者为孟小冬打抱不平,半真半假地“斥责”余叔岩重李轻孟,理由是李少春提出拜师,他就收了;孟小冬很早就提出要拜师,他却始终不肯。据说,当时,余叔岩为自己辩解的理由,还是孟、梅关系。有人开玩笑说那就让梅兰芳出面表个态,又有人提议如果为了“男女授受不亲”的问题,那就让余的二位女儿陪学,也可避免闲话。,墈.书¢屋¨晓+说′王~ ¨追^嶵-辛¢漳!洁-余叔岩含笑无言。

乘此机会,在李少春拜师两天后,即10月21日,还是在泰丰楼,由杨梧山出面张罗,又补办了一个拜师礼。这次拜师的就是孟小冬。事实上,这个拜师礼只是一个对外公开余、孟师徒关系的形式。从此以后,孟小冬明正言顺地立雪余门,更加用心地学习余派。

息演

自从泰丰楼拜师后,孟小冬不再上杨宅见师了,而是直接登师门,由余师的两个女儿慧文、慧清伴学。有的时候,李少春也在一旁听教。当时,余慧清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酷爱京剧,但余叔岩一直不主张女儿下海,但不反对她们学戏。

孟小冬很会做人,在慧文、慧清面前很像是一个大姐,每次去余府,都要为两个“妹妹”带些礼物,不是上等衣料,就是高级饰品。当然,她更不忘常给师傅、师娘(余叔岩后来又娶姚氏)送礼品。此时,她早已很少登台,应该说经济状况不会太好。唱戏的一天不登台就少一天的戏份。然而,她却仍然出手阔绰。余家人都不知道,她的经济后盾,是杜月笙。

余慧文余慧清都很喜欢孟小冬。当孟小冬向她们打听学戏时的注意事项时,她们和盘托出。比如,师傅开始说话时,徒弟要站立;学唱时,师傅不说坐,徒弟绝对不能坐;师傅授课时,徒弟不能用纸笔记而只能用心记等。余叔岩发现这个女徒弟越来越懂规矩了,心下大喜。因为不能用笔记,很多时候,孟小冬无法记全余叔岩所教授的唱腔。余慧清从旁帮忙,先用简谱记下,下课后让小冬对照着简谱复习,帮助回忆。孟小冬自然很感激慧清、慧文。后来,余慧文结婚时,她送了全堂西式家具;余慧清结婚时,她送了全部嫁妆。

对慧文慧清如此,对余叔岩和姚氏生的女儿慧玲,她也照顾有加。这时,慧玲只是一个婴儿。每次去余府,她都要抱一抱这个小妹妹。好多次,非常讲究仪容的她被慧玲吐了一身,而且还抓散了她的头发。尽管她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但她始终隐忍不发。这一切,让余叔岩对她十分满意,也就更努力地教她。

余叔岩教给孟小冬的第一出戏,是《洪羊洞》。1938年12月的一天,孟小冬在新新戏院公演这出戏。这天,她很早就到后台扮戏。过了一会儿,余叔岩也到后台,不是帮助她酝酿情绪,就是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