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梅兰芳和孟小冬 > 第54章完结

第54章完结

王瑞芝旧事重提,孟小冬也记得当时他和杜月笙的那段对话。,x.q?i_u\s·h,u¢b_a¨n`g_._c!o~m`看在王瑞芝的面子上,她有些动摇。又想想她如今孤身一人,无所事事,还不如收个徒弟,为他吊吊嗓子说说戏,也好打发无聊的时间。就这样,她点了头。

钱培荣高兴极了。不过,他了解孟小冬的脾气,不敢擅自登门。有王瑞芝做中间人,他似乎还嫌不够,又恳请余叔岩的挚友孙养农代为引荐。当时,孙养农正在编写《谈余叔岩》一书,常常劳烦孟小冬。孟小冬很支持此事,积极配合协助。后来,她还亲笔为该书撰写了题为《仰思先师》的序言。有王瑞芝,又有孙养农,收徒的事儿,便说定了。不过,孟小冬第一次收徒,不仅收了钱培荣,由钱培荣推荐,她同时还收了曾经跟她合作过的赵培鑫。赵培鑫特地从台湾赶到香港,和钱培荣共同参加拜师礼。

之后,孟小冬又先后收了黄金懋、李嘉有、蔡国蘅、吴中一、严许颂辉、许密甫等为徒。颇有意味的是,她收的徒弟,没有职业演员,都是票友。其中缘由,无人确知。难道是对她失守“不收徒”诺言的一种代偿?

1952年秋,孟小冬参加了一个很重要的私人聚会。·天′禧~暁*税?网` ?追?罪`辛!漳?踕!聚会的目的是为画家张大千送行。早年,张大千和余叔岩交谊深厚。当时,参加聚会的还有著名小生演员俞振飞、黄曼耘夫妇。酒过三巡,有人提议孟小冬唱一段。她没有推托。令人意外的是,她自说多喝了两杯,有些醉意,因此唱一段《贵妃醉酒》似乎最合适。而且,她让俞振飞夫妇客串高、裴二力士。

三人即兴唱了起来。对于演唱本身,无甚可说,关键是她唱的是《贵妃醉酒》。谁都知道,这出戏是“梅派”名剧,是梅兰芳的拿手戏。俞振飞曾经和梅兰芳合作过这出戏。孟小冬真的是因为有些醉意而想起了《贵妃醉酒》,还是看见了俞振飞而想起了曾经跟他合作过的梅兰芳呢?何况,她唱这出戏,有十足的“梅派”风韵——当年,梅兰芳教过她,可以说,她是梅兰芳最亲密的弟子。人在醉意之下,最能显露内心深处的隐秘。在失去了杜月笙后,她是不是又想起梅兰芳了呢?

张大千的确想起了梅兰芳。^天!禧·晓¨说`徃¢ *免·沸/阅?毒*他清楚地记得他跟梅兰芳交往的每一个细节。有一次,他到梅家,梅兰芳正在画画。见到大画家,梅兰芳诚恳求教:“八爷,您说说画美人的道理。”张大千笑言:“你为什么问我如何画美人呢?你自己就是一个美人。”解放前夕,在上海,梅兰芳为张大千送行。席间,张大千对梅兰芳说:“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您怎么自称是小人呢?”张大千笑言:“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

说到“君子”和“小人”的故事,大家都笑。唯有孟小冬,以醉意掩藏了自己。谁也不知道,此时,她的内心,是波涛汹涌,还是心如止水?

留在大陆做了政府官员的梅兰芳的生活不可能像孟小冬那样清闲,他忙碌而充实。自从由沪迁京后,他的社会活动更加频繁:他参加首都各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周年大会;他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他与首都50万群众一起参加了庆祝“五一”节游行活动;他与郭沫若、周扬、丁玲、冯雪峰、曹禺、赵树理等50余位文艺界代表出席了全国文联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举行的座谈会;他随以宋庆龄为团长、郭沫若为副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出席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他参加全国第二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并被推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在全国剧协改组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后,他任副主席。

尽管政治活动、社会活动十分频繁,但梅兰芳内心钟爱的仍然是京剧表演。即便是政治地位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头上的政治光环越来越多,他依旧难忘他为之奋斗了半生的京剧事业。因而,从解放初到他去世前的十来年里,他除了为中央领导演出、庆典演出、赈灾义演外,也从来没有停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