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 > 第24章完结

第24章完结

1911年5月,“皇族内阁”出笼,汤寿潜等联名致电摄政王,要求改组,遭到拒绝,至此,立宪运动走到了尽头。\s.h′u?q·u?n′d_n¢s..^c,o·m-当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包括张、汤在内有影响的立宪派头面人物最终都对清廷投了反对票,汤被推为浙江都督,随后他和张謇一起成为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的内阁总长。浙江革命党人黄元秀回忆,辛亥之前,他“常与民党中人往还,虽未参加革命,行动早有默契”。正是立宪派和革命派联手把绵延数千年的王朝政治送进了历史博物馆。汤的理想本来是君主立宪,为立宪奔走多年,然而当共和政治已为全国舆论所公认,面对清廷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他赞同以美国制度为模范。他在写给赵凤昌的信中,要赵运动法国政府承认中国的民主共和制,“法亦民主,能与美同时承认,他国宜不至为梗,庶中国从此不亡。”从他给张謇、张元济的信中也可以看出,他已超越君主立宪的信仰,皈依共和。几年后袁世凯称帝,他就坚决反对。

当他出任交通总长,辞去浙江都督时,陈布雷在上海发表评论说,“求浙江都督于今日,汤氏外实难其选”,认为只有他的“德望足以震慑异议”。~萝+拉?晓~说¨ !庚·芯\醉¨快′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共识。

汤寿潜一生对于做官、敛财毫无兴趣,曾一再辞官。1903年4月瞿鸿禨保举他应经济特科,他不去。同年,清廷任命他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他不干。1904年,他坚辞两淮盐运使。1906年,学部任用他为头等咨议官,他不受。1909年,他连辞浙江署财政议绅、云南按察使、江西提学使等多项任命。在浙江全省铁路公司总理一职被革除前,他至少十几次提出辞职。这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统计。在近代的历史人物中,论辞官次数之多,也许无第二人。

1917年6月6日,他在杭州萧山临浦牛场头的家中谢世,终年61岁,葬于桐庐的青山绿水之间。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1.政协浙江省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汤寿潜史料专辑》,1993年印。

2.陈志放主编,政协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汤寿潜研究》,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咸·鱼¨看¢书^旺` *嶵!鑫^章_洁?更^新^筷*

3.《汤寿潜档案史料选》,《浙江档案》,1991年第1期。

4.侯宜杰著,《20世纪初政治改革风潮》,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王遂今著,《汤寿潜和浙江铁路》,《浙江籍资本家的兴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曹聚仁著,《我和我的世界》,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宋教仁登南高峰

一首《登南高峰》把宋教仁当时的心迹演绎得淋漓尽致。近百年过去了,南高峰上的栎松依然,脚下的西湖依然,远处的钱塘江滚滚东去,只是多了些污染、变得更浑浊了些。“村市沉云底”依旧,“江帆走树中”已变得奢侈。南高峰与北高峰,在西子湖畔遥遥相对,合称“双峰插云”,早就被患有“十景病”的文人、王侯称为“西湖十景”之一。晋代就有人在山顶建造了七级砖塔,内藏高僧舍利子,夜夜燃灯,可指示江面的航向,直到明代毁于雷击。南高峰离产茶的龙井村、产桂的满觉陇都近在咫尺,山上有山,有烟霞洞等洞穴,春花烂漫,秋桂飘香,虽然宋教仁来的不是时候,春寒时分,雪后初晴,山道上还有残留的积雪,天冷路滑,树枝上尚未长出新叶。不过一旦登上峰顶,视野开阔,俯瞰西湖,美得让人不忍下山,远望钱塘江,水波浩淼,帆影点点。如此景致,他自然会心有所动。1913年即民国二年,当年轻的宋教仁站在这里时,正是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之时,其时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国会两院选举已近尾声,他代表的国民党胜局已定。

出生于湖南桃源的宋教仁大概是第一次来到杭州,看到了被多少世代数不清的诗人墨客赞美过的妩媚西子。当他登上南高峰,听松涛阵阵,看竹林摇弋、茶园隐约、江波起伏。他内心有许多与他人不同的感受,这才有了上面这首诗。

这年年初,身为国民党实际领袖的宋教仁自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