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23章完结

第23章完结

;孔子

曰:“过犹不及。”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之稳定性的度,超过度就是“过”,达

不到就是“不及”,过分与不及都不好。这是对矛盾转化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的正

确理解。孔子认为,妥善地把握度,人为地控制过与不及,可以促成事物向理想方

向发展,此即他的“因材施教法”。“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

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

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取问。’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针对两种极端,予以分

别调节,使之符合度,这就是行中正,又叫行中道。

中庸的第二义为中和。中和是行中正后达到的一种和谐境界。孔子贵中,亦贵

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学而》)“有子之言似

孔子”,此语可代表孔子思想。“和”,不是矛盾的调和,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在力量对比上达到均势,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无原则的调和叫“同”,

和同之辨,孔子是区别严格的,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

路》)与孔子同时的齐国大贤晏婴对此有形象的说明:譬之调羹,五味相剂叫和,

以盐济盐,以水济水叫同。君臣之间,不同意见的互相匡补叫和,阿谀奉承叫同

(《左传》昭公二十年)。和之与同,孰是孰非,不言自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