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和玄学的兴起,于是又出现清谈“玄学”与传统“汉学”、博学”与“北
学”的分歧。在学术风格上,南学主义理,重创新;北学主典实,重故训。南朝治
经《易》尊王弼注,《尚书》用东晋出现的伪孔传,《左传》则用杜预集解;北朝,
《周易》《尚书》用郑玄注,《左传》用眼虔注。《毛诗》、《礼》南北同尊郑注。
此其大致。当时南北王朝并未明确将经注定为一尊,学者谁主谁从,都是各行方便,
从其所好。特别是在南北势力交会之处,更是南学与北学混,义理与典实杂。这样
就给后生学习,经义取正,带来困难。这种情况在政权分离之时,倒还可以容忍,
但天下统一之后,特别是自隋王朝设立郡国之学以养士,开设明经、进士科取才以
后,没有一个统一的经解作教材和课试标准,势必给教育和选举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史载隋文帝下令考试国子学生,准备择优录用,可是“自正朔不一将三百年,师训
纷给无所取正”(《隋书儒林传》),众博士无法评出考卷。有鉴于此,唐太宗下
令孔颖达主持编纂五经注疏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