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131章完结

第131章完结

;的责难

时,啖助回答说:

此经《春秋》也,此传《春秋》传也。非传《春秋》之言,理自不得录耳。非

谓其不善也。且历代史籍,善言多矣,岂可尽人《春秋》乎[注]!

这样,经学更加简明,较少繁杂芜秽之弊。今观现存陆氏三书,确实做到了这

一点。这也是啖、赵、陆的《春秋》学能风靡中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问理本生人为重 论治乱变而得中

啖、赵、陆新《春秋》学的出现,与中唐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两汉以来,儒家经学一直以章句与注疏作为主要形式。儒家义理被淹没在训诂

义疏的海洋之中,学者把明章句、通训诂作为“穷经”的目的,把毕生的精力耗费

在里面,使儒学失去了原来切近社会、重视实践的活力,而且学者成了书虫,不再

考虑、关心社会,关心生民。特别是魏晋南北朝,经学成为少数门阀士族的传家之

学,世代相传,儒家文化丧失了它的大众性一面。部分学者死守章句,不知变通。

因此,经学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到隋末唐初,这种章句之学已开始受到批判。

隋末大儒王通著《中说》,以阐明儒家之道为己任,而对儒家文化的内在精神作出

自己的理解,提出“通变之谓道”,“道能利生民”,主张通变,重视生民,使儒

学能切合现实,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到了中唐,逐渐形成一股怀疑思潮。面对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