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确如此,宋孝
宗淳熙五年(1178年)陈亮35岁时又“诣阙上言”,慷慨激昂地批判了自秦桧以来
朝廷苟安东南一隅的国策和儒生、学士拱手端坐空言性命的不良风气,感动了孝宗,
受其赏识,“欲榜朝堂以励群臣,用种放故事,诏令上殿,将擢用之(《宋史》本
传),但被陈亮拒绝了。这是因为孝宗的宠幸大臣曾觐插手这件事,他想掠美皇恩,
抢在孝宗颁发之前见了陈亮,借拢络陈亮以扩展个人势力,此事为陈亮所知,因而
“逾垣而逃”(同上)。送上门的官他不做,只是要坚持大节,不与势利之人为伍。
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陈亮24岁“首贡于乡,旋入太学”(《重修浙江通志
稿·人物传》)次年,朝廷与金人媾和,“天下欣然,幸得苏息”,独陈亮敢冒风
险,认为不可,他以布衣身分,连上五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五论》。二
百年后的方孝儒,在读陈同甫《上孝宗四书》时称赞道“士大夫厌厌无气,有言责
者不敢吐一词,况若同甫一布衣乎!人不以为狂,则以为妄”(《陈亮集》《附录》
二),朝廷置之不理,陈亮回乡教书讲学,“学者多归之”,但他出于一个爱国者
的责任感,又于1178年中,连续三次上书,由于奏疏直言不讳,大胆揭发了一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