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庐什器皆尽。
自是连困厄,无常居”,到处飘流,迁居21次,家计十分困难,但由于其母善于操
持,“犹得保为士人之家”。叶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刻苦学习而成长起来的。
宋孝宗淳熙五年,28岁的叶适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进士第二,被授为平江节度推官。
刚中进士几个月后,母亲就去世了。因为母守孝,改授浙江提刑司干办公事,就在
这时,他已开始了收徒讲学的活动。后来又被参知政事龚孟良推荐,召为大学正,
迁博士(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教授)。
叶适与陈亮同生于南宋偏安时代,他和陈亮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都力主抗
金收复失地。在奏疏中,他尖锐地批判了主和派的“乘机待时”之论说:“二陵之
仇未报,故疆之半未复,而言者以为当乘其机,当待其时。然机自我发,何彼之乘?
时自我为,何彼之待?非真难真不可也,正以我自为难,自为不可耳!”指出主和
派的所谓“乘机待时”之论,只不过是苟且偷安,阻挠抗战之托词。同时,他还指
出了统治集团在决策上举棋不定,在用人上缺乏定策,在法度上因循守旧,“兵
以多而至于弱,财以多而至于乏”的积弊。请求孝宗“讲利害,明虚实,断是非,
决废置”。据说,当宋孝宗读其奏疏未完,便“蹙额曰:‘朕比苦目疾,此志已混。
谁克任此,惟与卿言之耳。’”“及再读,帝惨然久之。”(《宋史》卷434《叶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