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339章完结

第339章完结

最后一棵大树倒了,他开始完全独立地闯荡人生;二是这一年康有为建立了自己的

小家庭,娶张氏为妻;三是从这年起,康有为决心“谢绝科举之文,土芥富贵之事”,

转治经世致用之学,投学粤中大儒朱九江(名次琦)的门下,“以圣贤为必可期”,

“以天下为必可为”。`丸~夲!鰰`戦· ·追¢蕞?辛^蟑.截!

康有为在朱老师门下学习非常认真,十分敬重这位硕德高行,博极群书的老师。

“先生壁立万仞,而其学平实敦大,皆出躬行之余,以末世俗污,特重气节,而主

济人经世,不为无用之空谈高论。”“先生动止有法,进退有度,强记博闻,每议

一事,论一学,贯串今故,能举其词,发先圣大道之本,举修己爱人之义,扫去汉

宋之户,而归宗孔子”。(年谱)在朱九江指导下,康有为熟读背诵了《周礼》、

《仪礼》、《尔雅》、《说文》、《水经注》’以及《汉书》、《楚词》、《文选》、

杜诗和六朝文等。-d^a¢n!g`k_a′n~s-h\u^.`c¢o?m`经过学习,康有为的思想经历了大的飞跃过程,通过对自己过去

的学习内容和生活历程的反省,用批判态度对待学习,解剖社会的习惯开始养成。

一次,康有为同老师朱九江谈论韩愈(昌黎)。康有为对这位老师十分推崇的

人大不以为然,指出韩愈道术浅薄,所著文章“皆空疏无有”。他觉得,“言道当

如庄荀,言治当如管韩,即《素问》言医,亦成一体,若如昌黎不过文工于抑扬演

灏,但能言耳,于道无与,即《原道》亦极肤浅,而浪有大名,千年来文家颉颃作

气势自负,实无有知道者。”为此他遭受了朱老师的批评,说他太张狂。同学们也

被他那如此蔑视“权威”的傲气所震慑(年谱)。由此他获得了“狂生”的绰号。

康有为的学习颇有个性。有一次听课时他闭目伏案,案头倒放着一卷《三国志》,

被九江先生所发现。.k·a¨n¢s·h¨u_j*u+n/.*n+e?t\朱老师风趣地批评说:“你在闭目例看《三国志》吗?”有为

坦然答道:“是!”接着,他便将倒翻开的两页书一字不漏地背诵了出来。另一次,

九江先生带领弟子过西江去瞻仰苏东坡当年南贬时遇风泊舟的古迹,惟独康有为不

愿同往。同学们问他,他说:“逆流之舟,何用瞻仰?我要看的是王荆公的改制台。”

这既表明了他对王安石的钦慕,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固执。由此同学们又称他“拗康”。

在大量阅读基础上,康有为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为了探索人生之真谛,他经历

了艰苦的求索过程。

“至秋冬时,四库要书大义,略知其概,以日埋故纸堆中,汩其灵明,渐厌之。

日有新思,思考据家著书满家,如戴东原,究复何用?因弃之而私心好求安心立命

之所。忽绝学捐书,闭户谢友朋,静坐养心,同学大怪之。以先生尚躬行,恶禅学,

无有为之者。静坐时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自以为圣人,则欣喜而笑,

忽思苍生困苦,则问然而哭,忽思有亲不事,何学为,则即束装归庐先墓上。同门

见歌哭无常,以为狂而有心疾矣”(年谱)。

显然,这是康有为思想激烈动荡、傍惶时期。面对中国的现实,过去的信念受

到了冲撞,新的信心正在萌生,这不能不是一个痛苦而情绪非常不安的过程。这正

恰如康有为自己所述:“此《楞严》所谓飞魔入心,求道迫切,未有归依之时”

(年谱)。

几年的学习,给康有为的一生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其理学政学之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