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奏折中,康有为提出了“全变”思想。/我?得.书¢城~ ?埂+辛¨蕞¢筷¢“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夫方今之病,在笃守旧法而不知变,处列国竞争之世而
行一统垂裳之法。”康有为列举了世界上固守旧制而亡国的国家,前车之辙,犹可
鉴也。
康有为主张中国的变法仿效日本的维新制度,因为在世界各国中,日本的许多
情况与中国近似。“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
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根据日本的经验,康有为
建议光绪帝,若要变法,宜首先抓以下三件事:
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乾清门,宣布变法维新,“诏定国是”。
第二,“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所
有官员的意见,允许直接反映,不得由堂官代表转达,有“称旨”的,召见察问,
量才录用,这样才“下情咸通,群才辐辏矣。¨比~奇?中!雯*徃¢ ,勉^肺\粤′黩?”
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延,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皇上每日亲临商榷,
订立各种新章。按康有力的设想,“既立制度局总其纲,宜立十二局分其事”——
法律局、度支局、学校局、农局、工局、商局、铁路局、邮政局、矿务局、游会局、
陆军局、海军局。
这个奏折充分表达了维新法的改革主张和施政方针,成了后来指导“百日维新”
的变法指南。光绪读后深受启发,推行维新变法的意志日益坚定了。
7.《上清帝第七书》
1898年3月12日,康有为第七次上书光绪帝——《译纂俄彼得变政记成书可考由
弱致强之故折》。康有为鼓励光绪学习俄国。?微¢趣?晓*税+网? ?庚¢芯`醉~快/“惟俄国其君权最尊,体制崇严,与
中国同。其始为瑞典削弱,为泰西摈鄙,亦与中国同。然其以君权变法,转弱为强,
化衰为盛之速者,莫如俄前主大彼得,故中国变法莫如法俄,以君权变法莫如采法
彼得。”这个折子的呈上,在催促光绪痛下决心立即变法方面,颇有作用。
四、“百日维新”与保皇生涯
在不断上书朝廷吁请变法的过程中,维新变法纲领日臻完善,变法思想日益深
入人心,光绪皇帝也终于下定了变法图强的决心。从此,康有为的政治生涯也由仅
仅上书言事,不平疾愤呐喊,转到从事激烈的变法活动之中。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百日维新”,是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国是之诏开始的,
至同年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结束,历时一百零三天。
1898年6月11日,在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强烈要求下,光绪终于下定决心,颁
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正式变法。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直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
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
变之才。”(《德宗景皇帝实录》)
6月16日,光绪皇帝顶着慈禧太后等后党的压力,打破清朝皇帝不得召见小巨的
“祖宗家法”,特旨召见了康有为。召见前,康有为碰见了荣禄,并告诫这位著名
的守旧大臣,非变法不能救中国,“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