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迁析,而叶遂为楚方城外重地。鲁哀公二年,蔡避楚 迁州来。六年,楚遂招致蔡之遗民未迁者为置新邑于 负函,叶公诸梁主其事而兼治之。孔子见叶公,告以 为政必近悦而远来。盖其时楚方务远略,而叶公负其 北门面向诸夏之重任。如许如蔡,皆诸夏遗民,今皆
归叶公所治,故孔子告以当先务求此辈近民之悦也。 叶公语孔子曰 :“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 子证之 。”孔子曰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十三) 当孔子之世,齐晋霸业已衰,楚与中原诸夏往复 频繁,已与昔之以蛮夷自处者远别。然当时南北文化 歧见,尚有芥蒂。叶公之意,殆自负以为南方风气人 物并不下于北方,故特有此问。亦见叶公心胸实自在 卫灵公陈公等诸人之上。而孔子之答,则大道与俗见 之相判自显。此乃一时率尔触发,然遂永为千古大训。 可见凡孔子行迹所至,偶所亲即,其光风之所熏灼, 精神之所影响,实有其永不昧灭者。天将以夫子为木 铎,凡孔子行迹所至,实已是孔子之行道所至矣。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女奚不 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 。”(七) 此章不审与叶公问政章之先后。推测言之,孔子 至蔡,叶公必敬礼相迎,其问政当在前。叶公之于孔 子,即知慕重,但不能真识孔子之为人,故又私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