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述兼任了吏部和兵部尚书,控制了六部中最重要的两个部。!d,a′k!a~i\t?a~.\c-o?m¨而杨坚又貌似关心地敕令杨素:“杨仆射(yè)是国之宰辅,不用管得太细了。你年纪也大了,不必天天上班,三五天来一次,给年轻人把把关即可。”
对杨坚的安排,柳述也心领神会。虽然名义上杨素仍是柳述的直接上司,但柳述根本不买他的账。杨素有时对柳述送来审批的文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发还部里后,柳述不但一字不改,还撂下一句话:“告诉杨仆射,就说柳尚书不同意改!”
这不但是权力的挑战,更是直接的羞辱。杨素对此也无可奈何,他知道是杨坚在背后撑腰,也知道柳述是在挟私报复。
柳述的祖父柳庆在北魏同样曾当过尚书左仆射,不过柳述的父亲柳机却在隋朝混得不怎么样。一次杨坚赐宴,杨素得意洋洋地对柳机和其族弟柳昂开了个刺耳的玩笑:“二柳俱衰,孤杨独耸。”在群臣的哄笑声中,柳机和柳昂都感到了不自在。
“别看你现在闹得欢,小心秋后拉清单!”小兵张嘎这句话虽粗,但绝对是历史的辩证法。′s~o,u¢s,o.u_x*s\w*.?c?o.m!不知杨素会不会因为一时的轻佻而后悔。
但杨广已经感到了深深的危机。作为太子,他不能有任何轻举妄动,终日只以读书、写诗、礼佛为务。他甚至静下心来编撰了二十卷的《法华玄宗》。作为天台宗开山祖师智者大师的弟子,杨广真的是潜心佛学了么?或许他在给好友史祥的一封信里才道出了真正的心声:“备位少阳,战战兢兢,如临冰谷!”
失去了独孤皇后和杨素有力的外援,杨广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萧吉身上了。
那还是在为独孤皇后择陵之时,杨广曾派遣左卫率宇文述办了一件密差——造访萧吉。
见面之后,宇文述首先转达了杨广的感谢:“萧公您之前就说我会当上太子,如今当真应验,此事我终生不忘。”
然后,宇文述直截了当地讲出了杨广的要求:“如今您负责为皇后卜择山陵,请务必找到一块好地,能让我早日荣登大宝。_卡!卡·小.税,王\ -首`发.我立之后,必当以富贵相报!”
杨广要早一天为君,杨坚就得早一天去死。这可是十恶不赦的谋逆大罪!
萧吉给出的承诺是:“四年后,太子御天下。”
可如今时间还没过多久,局面却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人开始为废太子杨勇说话。杨坚并没有像过去一样,对任何敢为杨勇说话的人立即严加惩处,反而召此人入朝,认真听取其意见。虽然听完后杨坚并没有任何行动,但这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
变化永远比想象来得快。四年,杨广还能等得到么?
3.萧吉18:宫变
开皇四年春,杨坚准备照例启驾赴距大兴城二百余里的仁寿宫避暑。
临行前,忽然有人谏阻:“陛下此行,銮舆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话说得很直接,也很乌鸦,而且是只瞎乌鸦!
谏阻之人叫章仇太翼,善占候、算历之术,曾为杨勇所召。虽然他预知杨勇会失势,但毕竟抗争不过命运,只能被拘逼而至。杨勇废后,杨坚爱惜章仇太翼之才,没有杀他,只是将他配为官奴。后来总算被释放,但他眼睛又瞎了,只能以手摸书知字,也算是中国盲文事业的鼻祖了。
杨坚闻言大怒,将其下狱,准备回大兴城时处斩。
到了四月里,杨坚真的开始生病了。杨素、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等重臣都入阁侍疾。皇太子杨广也从大兴城赶到仁寿宫,入居大宝殿中。
至七月初十(甲辰日),杨坚病情危重,在仁寿宫中与百僚一一握手诀别。他还特地嘱咐杨广,一定要释放章仇太翼。
眼看就要尘埃落定,可形势却突然发生了过山车般的惊险变化。
杨广为防杨坚死后出现突发事件,特地手书一封求策于杨素。杨素也写好各条应急预案回报给太子。可不知怎么地,杨素的这封密信却被误送到了杨坚的手里。
杨坚看完信明显不太高兴。长期以来,杨坚一直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