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隋文帝私秘生活全记录 > 第2章完结

第2章完结

隋文帝私秘生活全记录

第一部分

◎第1节 担任左丞相

日落时分,巍峨苍翠的凌岩山笼罩在一片迷蒙的暮色里。?2`8_l\u`._n`e′t¢这是一处福地洞天,远看群山丹崖,直指天际,青山披翠,万壑流泉。驻足山麓,只见巉岩林立,松柏森森,时有山鹰翱翔,白鹤清唳。

凌岩峰下五斗坪上一位敝衣跣足的僧人伫立在破败的静慧寺前,僧人苍然古貌、酡颜白眉、银须,颇有神游八极之表。

长满青苔的山门上巨大的匾额依稀可辨“敕造静慧寺”的字样。释迦牟尼的法身上爬满了枯藤,长满了荆刺,满眼是断臂的金刚、无头的罗汉。

山风呼啸,隐约传来一阵歌声,这声音苍劲而自然,约略带有一种禅音道情。歌声渐近,来者是一位年轻樵夫,身材魁伟,双目有神,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武之气,身着皂色衣裤,足踏一双草履,猛然发现废墟前伫立着一位老和尚,先是一惊,继而上前施礼问候:“大师何来?”老僧合掌回礼:“老衲云游天下,今日至此瞻仰瞻仰!”回答字字铿锵、声震林岳。-零·点\墈?书* `追^蕞*歆?璋+结/

“天色已晚,长老请随我到村里化斋借宿,如何?我们李家堡向来重佛礼道,大师必受欢迎。”“恭敬不如从命。”

两人一前一后行走在荒野小道上,心下各自都感到颇有几分缘份。“施主贵庚?可曾闻得这古寺的来历?”长老合掌而问。

“晚生今年二十一,名唤三虎。”青年将柴担换一个肩,继续道:“听我爷爷讲,这寺大概有三、四百年了,据说是西晋的什么皇帝下令修造的,还听说在北魏时就被烧毁了。”

“不错!静慧寺乃西晋武帝时建造,当时寺院宏伟、众僧云集,终年香火不断,远近闻名。可惜太武帝一纸诏书,诛杀天下僧人,焚烧佛书,捣毁佛像。一座名刹就这样倾刻间灰飞烟灭了。唉!”

长老一声长叹,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如林的官兵手执长戈蜂拥而至,几百名老少僧众像牲口一样被驱到大雄宝殿内,一阵冲天的火光淹没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老僧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正在凌岩峰上采药,目睹了这发生的一切惨剧。\暁.税`C!M`S¨ !芜¨错·内′容^作为全寺惟一的幸存者,后来远走他乡,隐居于荒山野岭,朝夕与山林泉石为伴。屈指算来,已一百余年了。李家堡距离静慧寺八九里山路,他们走到村口时,已繁星满天。老僧凝视着夜空下的深堑高墙,不禁百感交集:一百多年了,山乡依旧,但自己已是“银须华发”了,总算又回到了故里!李家堡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大庄院,依山建在一个山凹里,周围四个山头相拥,只有一面开阔,周遭筑有三丈来高的寨墙,二丈来宽的护城河环墙而过,俨然一座大城堡。的确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这种坞堡在南北朝时期的北方相当普遍。由于长期混战、攻伐频繁,百姓们纷纷依附于高门大户建堡自保,小者几百户,多者上千户,堡主往往是同族或当地的豪强乡坤,堡中人家多是聚族而居。相邻坞堡又多联姻结盟,以求互助。

在年轻樵夫的引领下,他们过了护村桥,进入山村。此时正是掌灯时分,石板铺就的村路两旁散落着低矮的茅草屋,从简陋的房门里漏出的一条条昏暗的光线,照着脚下坎坷的小道。左右拐了几个弯,来到一个不大的院落前,行至院内,小伙子放下柴担,兴奋地喊道:“爹,来客人啦。”

“谁来了,三虎?”

随着声音,从屋里走出一位鬓发斑白、腰背微驼的老汉。来到老僧跟前端详了一下,和气地道:“啊,是位长老呀,请进来吧!”

刚一坐下,老僧便道:“老衲今天一来为化斋借宿,二来是为寻亲。我有一侄名唤李来贵,就住在这个村上,算起来有许多余年了。”

老汉先是一怔,继而又面带敬慕之色道:“活神仙!活神仙哪!不然怎么还记得我百年前的老祖上呢?您老人家怕是已有百余高龄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