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叹了一口气,说道:“众卿的心意都叫你说出来了,朕想自己的五个儿子有出息的不多,既然几十万士卒,几百名战将都能为朕的大业出生入死,朕还怜惜自己没有出息的儿子吗?再者说,朕从心底上是想让太子勇前往,那反而对诸将作战不力。.求¨书^帮\ \庚*歆.最,筷^太子勇也有意出征,朕甚知儿子的禀性。几位大臣,目前……”
杨素道:“皇上圣明,臣感激万分,请皇上放心,臣等一定戮力同心,不会让皇子们有毫发损伤。”
“朕不是这个意思。从来的征南伐陈朕都没有做如此细致的安排。杨素,你的任务就是一定出蜀,平陈的序幕就从你那开始,也就是说,能不能调动陈军主力关键在你了。”杨坚说道:“朕十分担心,江南水土会使将士们不服,特别是水战,一旦陈军死拚硬缠,皆不能拖迟,务求每战出奇。”
“臣等谨记。”杨素、高颎忙回应道。\b!i·q¢i¨z*w¨w?.*c^o!m¨
“薛内使,陈朝的使者都说了些什么?”杨坚问,“他们有没有透出什么消息,特别是陈叔宝对备战的安排。”
“都已安排妥当了,但不是陈叔宝的备战,而是臣将二位使者都安排在驿馆,两人都对陈叔宝牢骚满腹,盼望着皇上早日发兵。”接着把陈宫中的一些变故说出。
“早在北周宣帝时,南朝陈使韦鼎就对朕说过,天下贵为一家,不想过去十几年了,还由长江分隔着。不许二位使者回去了,朕再也不想和陈叔宝玩猫捉鼠的游戏了。”“走,随朕上殿,各地行军总管们怕是等不及了。”
大兴殿前,全是经过文帝细加遴选的战将。金盔金甲,锃亮耀目,文帝在文武官员的簇拥下刚一登上殿阶,山呼“万岁”声就响彻上空。文帝朝下一望,也热血沸腾:几代英王霸主的梦想,就要被我杨坚变成现实。今天,就要在大兴殿前先犒赏三军将领、严明军纪,赏罚有则,确保此次伐陈,万无一失。_躌′4,看+书. +无.错-内·容-
杨坚接过宫人的银爵,端立在大殿檐前摆下的香案后面,将银爵三次高举过额,一感二谢三军,三慰百姓。太子杨勇感奋地注视着过于慢吞吞,过于庄严的动作,他忽然发现,父皇没有翕动嘴唇,而是抑制自己的剧烈颤抖,眼角似有泪珠滚出,连忙拿出丝绢,早被高颎暗中一扯制止住了。
杨坚赏过三杯御酒后,朗声道:
“自汉末黄巾之乱起始,三国鼎立,天下一分为三,直至魏晋交替,十六国血战,南北朝对峙,大乱特乱已经四百年了!这是灾难深重的四百年,饥寒交迫的四百年,家破人亡的四百年,白骨蔽野的四百年!非但百姓涂炭,便公卿贵族也血流成河,难免朝夕之祸,遥想我辈列祖列宗,谁家不饱受乱离之苦,哪一族不遭伤亡之痛……”说到这里,杨坚脸挂泪花,他激动地说:
“这种局面应当结束了,这是天意,开皇立隋以来,国阜民丰,物资殷实,朕上禀天意,下顺民心,赖将士效命,平定三方叛乱、垂制后世,兴农固本,国力日渐昌盛,而陈后主叔宝凭长江水阻,得以安命江南,而江南百姓也因备遭涂炭,民不聊生。如今,收复江南,统一中国的任务就摆在诸位面前,诸位都还年轻,但胸怀韬略文武双全,你们既是指挥员,又是身先士卒的战斗员。在你们身上垂系着成败的关键,你们是朕的大隋军中的精华,是朕大隋军中的骄傲!你们是收复江南,统一中国的中坚和主力。四百年来动乱的历史将在你们手中结束!你们的功绩将盖过谢安、祖逖,你们的声名将万古永存!三国以来,将相多如牛毛,有几个能统一中国?所以,出将入相何足道哉,大丈夫要立不世之功,成不朽之名!结束四百年来的战争,统一中国,迎来一个太平盛世的中国,就是立下了不世之功,成了不朽之名!”
杨坚至此一顿,从每个人都闪烁着兴奋和奇异的光彩中,深知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
“众将军,跨过长江,直捣建康。”杨坚高高举着手用力一挥,在半空划个整圆后就停住不动。
&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