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沙漠地区,隆美尔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非洲军”一共只有2 个装甲师。 而且,还有一个师没有到达非洲。意军战斗力本来就不强,战败后的士气更是一落千丈。隆美尔亲眼看到意军在撤退中溃不成军的样子,士兵们丢弃武器弹药,拼命爬上超重的汽车,不顾一切地向西奔逃,军官们则收拾行李,希望早点撤回意大利。为了使意大利人摆脱失败的阴影,重新鼓起士气,隆美尔于2 月底在第5 轻装甲师坦克团登陆后,立即进行了宣传为目的的阅兵式。为了不让英军措清虚实,他一方面巧妙地令坦克向东驶去之前,要绕检阅台好几周,另一方面又令部下用木头和纸板作了几百辆假坦克,让卡车和摩托车在这些“坦克”之间绕来绕去,而真正的坦克却避开英国飞机的空中侦察,悄悄地向东开去。在这段时间里,隆美尔一直担心英军会趁其立足不稳发动进攻,他并不知道,英国已将兵力调到希腊。在即将赢得的黎波里胜利的前夕,英军撤出部队的作法应该说是违背常规的。由于英军的撤离,使隆美尔的部队从的黎波里轻而易举地向东推进了880 多公里。隆美尔开始作征服者的美梦了。3 月9 日,他在给柏林的信中宣称:他的第一目标是夺回利比亚东部地区昔兰尼加,第二个目标是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在此后的战斗中,隆美尔率领着他的坦克师孤军深入连连得手,连意大利人都对他的大胆行动感到忧虑。但隆美尔毫不理会,乘胜追击,4 月8 日占领了迈基利。在不到两个月就扭转了北非的战局。隆美尔所以能这样快就夺得胜利,首先在于善于捕捉战机。起初他还提心吊胆,但当他发现英军在极力避战,并对德意方面动向估计错误后,便不顾来自德意双方最高当局的反对和自己兵力极为有限的客观事实,断然发起进攻。隆美尔敢于冒险,抓住时机便不放手,从而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并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另一个原因则是隆美尔至死也想不到的,那就是他与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电报都被英人国破译了。德国人的电报一直由艾尼格马密码机传送。纳粹密码专家自以为使用这种机器收发密码是绝对安全的。然而英国人却建造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机器。无数设在各地的电台监听站把截收到的德国电讯码送给这种机器,再由这种机器码译出来。与隆美尔对峙的英军指挥官都收到了这些绝密件。可是隆美尔不止一次地违背法军德军最高统帅用艾尼格密码给他发的指示却是英军始料不及的。隆美尔的违命无意间愚弄了现代军事科技,也愚弄了他的敌人。然而,在这场胜利的背后仍然隐含着隆美尔失败的战术及战略因素。首先,他仍像一个骑兵指挥官那样去指挥装甲部队,尚未认识到装甲部队对后勤补给的依赖远远超过随时随地可弄到几包粮草的骑兵。此外,进入北非以后,隆美尔已不是那个侵入法国时的军事指挥官了。那时他纯粹是一个战术指挥官,用不着为全局战略问题操心。现在,他指挥的虽只有一个军,却是位于一个独立的战略区,无论愿不愿意都得考虑战略问题。隆美尔的行动违反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招来了非议。因为,希特勒在进行侵略扩张时,为避免“两线作战”而确立了先大陆后海洋的扩张步骤。隆美尔的违令虽然与希特勒的总体构想不协调为希特勒所容忍,是因为在希特勒看来,隆美尔这些部队,帮助并稳定意大利人,也牵制了英军,北非战区能对第三帝国的战略起一个较好的配合作用。隆美尔取胜后,并不满足,进攻是他的天性,他已盯住并迅速开始攻占托卜鲁克。因为,他担心英军会像在法国时一样再来一次“敦刻尔克”式的大撤退。他要抢先占领这个沿海重镇,以全歼英军。但他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