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而德军仅拥有150 辆坦克,60 架战斗机和79 架轰炸机,火炮数量也少于英军。因此,隆美尔第一次真正遭到了进攻,同时也是第一次不得不进行以防御为主的战斗。在第一天的战斗里,在灼热的高温和令人窒息的尘雾中,双方坦克和步兵进行了猛烈而残忍的厮杀。隆美尔在战斗中的前景很不乐观,敌众我寡,武器装备差,所以频频失利。但自战斗打响后,他就没有休息过,他知道只有88 毫米的高射炮才能对付马蒂尔式坦克,于是他在哈勒法亚布署了5 门,又在哈菲德山脊安置了4 门,把余下的另外4 门交给守卫萨卢姆的第15 装甲师。这些炮在击退英军的坦克进攻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6 月15 日的战斗毫无结果,然而,那天晚上隆美尔很乐观,德军不仅守住了哈勒法亚隘口,并对英国的马蒂尔式的坦克有重创。为了打退敌人的进攻,16 日凌晨,德军又主动出击,但是却并没有取得优势,反而伤亡了不少人和坦克。此时隆美尔意识到,这场战斗后,如果英军这时不顾一切地集中兵力紧逼过来,他将不得不放弃包围托卜鲁克的计划。因此,他决定把赌注押在英军对自己侧翼明显感到不安这一点上。当晚12 点35 分,他电告第15 装甲师撤离卡普诺与第5 装甲师一起插入敌军侧翼,然后冲向哈勒法亚海岸,这样既可解除英军对哈勒法亚的包围,亦可切断英军整个远征部队的后路。17 日清晨第5 轻装师准时出发,6 点便到了第一个目的地锡迪—苏莱曼。第15 装甲师也同样抵达指定位置。7 点45 分,德电台监听到英第7 坦克旅“形势危急 ”,并要求皮尔斯将军前来挽救局势。隆美尔断定英指挥官已开始失去对局势的控制,不会采取任何主动行动,遂敦促两个师大胆迅速地向哈勒法亚进攻,并防止英装甲部队从北面突破。在德军的突然袭击下,英军遭到挫折,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上午10 点,英军开始撤退,全部退回了埃及境内。“战斧作战”(德国人称之为萨卢姆之战)就这样结束了。丘吉尔在回忆中悲哀地写道 :“17 日一切糟透了 。”此战中,英军损失969 人,坦克100 辆;德意军损失678 人,坦克62 辆。丘吉尔首相寄予厚望的“战斧作战”没有砍倒隆美尔,却以失败而告终。“战斧作战”后的第4 天,韦维尔就被解除了职务,而隆美尔却声誉崛起。¢墈¢书_屋? ?首?发~除了隆美尔高超的作战战术外,他的声誉提高与他的副官36 岁的阿尔弗雷德·伯尔恩德中尉的宣传有重要关系。伯尔恩德中尉是纳粹宣传部的高级官员之一,长得粗壮结实,一头卷发,皮肤黝黑,但他却善于舞文弄墨。隆美尔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禀告希特勒的时候,便想到他,将他派回去。伯尔恩德对此自然心领神会,利用一切机会吹捧隆美尔。“他是个搞蒙蔽和伪装的老手,” 他在一次广播宣传讲话中说:“他总是干那种很少有人意料得到的事。倘若敌人认为我们在某地的兵力最强,那么你可以肯定那里是我们兵力最薄弱的地带。而当敌人认为某处是我们的弱点又冒险接近时,我们又会变得确实十分强大 。”他接着说,“一次我们把托卜鲁克的敌人惹怒了,他们用炮火轰击了我们的观察所。于是隆美尔命令架设观测塔。于是,一夜之间竟出现了30 个这样的塔楼,而且都有全副武装的假人在不停地细致观察,他们由躲在防空洞里的士兵操纵,不时地顺楼梯上上下下。敌人感到十分困惑,向这些观测塔发射一连串猛烈的炮火,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炮弹都射向这些观测塔。过了不久,英军放弃了这种尝试——而就在这时,我们又把假人换成了有血有肉的真正的观察兵 。”信件也像雪片般飞向隆美尔。一个10 岁的小女孩在新闻记录片中看到她的这位偶像后,写信说 :“我非常崇拜您和您的非洲军,并热切地希望您赢得最后的胜利。”一位上校带着几分谄媚写信给隆美尔:“我想写一部有永久价值的作品,它将表现我们时代一位年轻的将军,要把他作为子孙的榜样,为尚武精神高潮的到来提供一个起点 。”1941 年6 月22 日,对社会主义苏联发动突然大规模入侵的希特勒,把隆美尔的胜利看作是个好兆头,不由得心花怒放,亲自提议晋升他为上将,并迫使陆军司令部设立&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