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毙 ”,也可以“复活 ”,战时严重损害的坦克经过修理仍可以重新投入战斗。隆美尔十分重视对坦克的维修。在甘布特,隆美尔的司令部正好处于英军的炮火射程之下。然面,在整个夏季隆美尔几乎每天都乘坐指挥车在沙漠里颠簸,走遍了每一个兵营,并多次驱车到萨卢姆前线,检查新的战术据点的修筑情况。沙漠的战地生活此时已开始损害隆美尔的健康。这年夏季,他在家信中多次提到自己的感觉不好,有时闹肚子,有时肝疼。事实上在非洲军中,像他这样的年龄没有一个能这样长时间地忍受沙漠恶劣环境的侵害。现在他终于挺不住了,8 月间,医生诊断隆美尔患了黄疸病,因而规定他吃刺激性小的食物并须保证有足够的休息。他只接受了饮食习惯方面的要求,但对其他却置之不理。在北非沙漠中,其实是没有顺口饮食的,常常是几个月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吃点罐头,水也总带有咸味,甚至咖啡和茶也带咸味。隆美尔的早餐通常是三明治、沙丁鱼罐头和几片面包,吃不了时再留到下顿吃。晚餐是三餐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但也不超过20 分钟,通常是一些简单的食物,外加一杯葡萄酒。隆美尔时常独自吃晚饭或跟几个亲近的参谋一起吃,他要求无论本人还是他的参谋人员,饮食标准跟部队普通士兵一样。一天他邀请一位意大利将军野餐,一共才只有三份面包,并已存放多日,隆美尔也感到难为情。隆美尔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早晨5 点钟他就要到作战处长的装甲指挥所里了解最新情况,尔后给司令部下达命令,并由一名参谋陪同到萨卢姆前线或托卜鲁克阵地。通常陪同参谋是可以当向导的,但他却能辩认方向和地形,总是自任向导。在前线视察时,他滴水不漏地过问每一件事情,此时他是个严厉的指挥官。可当他休息时,却又是个招人喜欢的伙伴,与他的士兵们保持了亲密的联系。对此,冯·埃斯贝克少将回忆说 :“他与年轻人在一起交谈时总很愉快。他微笑着与每一个工作的士兵开玩笑。没有比与来自斯瓦比亚的人交谈更令他高兴的事了 。”梅林津少校则不无夸张地描述道 :“在隆美尔与他的部下之间,有着一种难以解释和无法分析的神交,这是上天赋予的??他们知道隆美尔是一个只有隆美尔自己才能做到的宽容的人,他们感到他生活在自己中间,并感到这是我们的领袖 。”9 月下旬以来,隆美尔便得到情报,英军可能发起总攻,于是他进行了一切必要的准备,修建了从萨卢姆到锡迪奥马尔46 公里长的边境阵地和地雷场,并决定不让第21 装甲师参加进攻托卜鲁克,而把它部署在甘布萨赫尔以南,准备对付英军为破坏进攻托卜鲁克的计划而采取的任何行动。1941 年11 月18 日,英军的步兵和装甲兵从侧翼包围了沙漠高原的萨卢姆前沿阵地 ,代号为“十字军远征”的进攻就在这一天开始了。双方军队在托卜鲁克和利埃边境又展开了残酷的厮杀,其中以西迪拉杰格机场之战、隆美尔向萨卢姆的反击、反托卜鲁克守军突围之战最为惨烈。最后隆美尔支持不住了,被迫引军向西退却。到1942 年1 月中旬,双方伤亡都很大,德意军损失38300 人,合其总兵力的32%。英军死伤、失踪共17700 人,合总兵力的17%。 隆美尔在与英军进行了一场拉锯战之后,于进入非洲一周年之际又退回了原来的出发点。导致隆美尔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除了他战术指挥方面的失误外,制空权与制海权掌握在英军手里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而掌握不了制空权与制海权,便无法保障战场上的后勤补给。正如英国陆军元帅迈克尔·卡弗在《世界名将 》一书中指出的,“沙漠战略的关键是后勤”。 而隆美尔没有充分的后勤补给,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便只好引军西撤了。英军“十字军作战”的计划目标是消灭北非的德意联军,征服利比亚,并与戴高乐自由法国的部队联合占领北非的海岸,以此作为进攻南欧的基地。英军虽取得了部分胜利,却没有歼灭隆美尔的机动部队,并拖长了自己的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