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议郭子兴应向外发展,军队不能只窝在小小的定远城里郭子兴同意,同时又提出:最好能向北发展。,w?d-s-h,u`c^h·e.n·g,.\c¢o/m~
这是公元1354年春暮夏初的时候,朱元璋明白郭子兴的意思:先占领濠州,然后再向北推进,最后与赵均用和孙德崖等人摊牌。显然,郭子兴主张向北扩展,主要还是基于个人恩怨的。他忘不了彭大被毒死的事,他忘不了自己一家人在泗州被困的事,他要向北扩展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的目的是找赵均用、孙德崖等人报仇雪恨。从这个角度来看,郭子兴的眼光确实太狭隘了。朱元璋自然不会同意郭子兴的主张。他已经和徐达等人商量好了,不管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坚决按李善长的主意去做,向南发展,逐步向集庆靠近,等时机成熟了,将集庆拿下,并以集庆为大本营,向四周扩张,一点一点地完成平定天下的重任。
朱元璋不同意郭子兴的主张,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尽管赵均用和孙德崖等人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但毕竟也属于红巾军,毕竟也在同元朝政府对抗,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与朱元璋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同一战壕的战友如果互相残杀起来,那高兴的就只有元朝政府了。/艘_艘_小^说¢惘′ *追?最^辛,章·劫.而朱元璋是不想看到元朝政府高兴的,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元朝政府取而代之。换句话说,至少从目前来看,赵均用、孙德崖等人还是有利用价值的,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处心积虑地去和他们较劲儿了。至于以后该怎么对付赵均用、孙德崖等人,那只能是以后的事情。
当然啰,朱元璋是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全告诉郭子兴的。他只把自己的一点点想法告诉了郭子兴。他这样对郭子兴言道:“岳父大人,你的心情小婿完全能够理解,但小婿以为,我们现在的兵力还不够强大,还不是向北方发展的好时机,小婿的意思是,不如趁现在元兵在南方的兵力比较空虚的时候,全力向南方发展,等我们真正地兵强马壮了,再挥师北上也不算迟。”
郭子兴很快就同意了朱元璋的看法。这就说明,郭子兴满心想着向北发展以图报仇,但对朱元璋的意见,他却是极为看重的。这也就同时说明了,郭子兴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么一点,那就是,在战略眼光和战术思想上,朱元璋的确有过人之处,甚至,郭子兴认为,在许许多多方面,朱元璋好像已经超过了他郭子兴。¨卡?卡′暁.税~蛧, _芜\错\内~容\
郭子兴还这么对朱元璋道:“你决定往哪个方向发展,我们就往哪个方向发展,你决定攻打什么地方,我们就攻打什么地方。所有的兵马,你可以任意调动,我决不横加干涉。”
从郭子兴的这番话中可以听出来,在军事指挥这方面,郭子兴对朱元璋已经是十分地放心了。这也难怪,四万来兵马中,有三万都是朱元璋发展起来的,如果郭子兴再把兵权控制得死死的,那就有些不近情理了。
剩下来的事情,就是该向南边的什么地方发展了。郭子兴叫朱元璋自己拿主意。朱元璋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只得找徐达几人还有李善长等人商量。
李善长对朱元璋等人道:从这里往东南走大约不到两百里,有一座城池叫滁阳(今安徽省滁州市),是一座古城,不仅城池比定远要大,而且粮食也比较丰富,城内的老百姓好像也比较多,更主要的,从滁阳再往东南走上一两百里路,就是集庆了。李善长建议朱元璋南取滁阳,说是把滁阳攻下来之后看情况再决定下一个攻取目标,也不一定就急着去攻打集庆。朱元璋问徐达等人有没有意见,徐达等人都摇头。朱元璋最后拍板道:“那就按李先生的意见办,先攻占滁阳。不为别的,就因为它靠近集庆。”
朱元璋派人到滁阳一带侦察后,又派徐达、汤和到滁阳探听情况,徐达轻易地就占领了滁阳城。
滁阳城里的百姓虽然比较多,但早已被元兵折腾得人心惶惶。所以,在派人回定远通报郭子兴之后,朱元璋便开始着手整顿滁阳城内的秩序。整顿秩序的手段无外乎有这么两种,一是叫李善长等人写出许多“安民告示”张帖在滁阳城内,二是用刘邦的“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一“约法三章”来约束红巾军官兵。这两种手段还挺有效,只一天多时间,滁阳城内的秩序就安稳了下来。
滁阳城离定远城虽然不到两百里,但郭子兴没有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