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这么两点,朱元璋也没有忽视,一点是,福寿和康茂才不一定会弃城突围,另一点是,福寿和康茂才也不一定会选择南城突围。.白*马`书,院? +庚?薪*嶵~全*朱元璋对这么两点做了相应的布署。一切计划妥当后,朱元璋就下达了作战命令。
徐达对朱元璋道:“大哥,我估计,福寿和康茂才那两个家伙是不会坐着等死的,他们一定会弃城突围,也一定会从你那个方向突围。”
朱元璋笑着回道:“二弟说的没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朱元璋、徐达估计得对了。但是,有一点他们没有想到,那就是,福寿确实是想突围,而康茂才却不想突围。康茂才想投降。早在陈兆先的兵马被红巾军团团包围的时候,康茂才就想投降了。这是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集庆城是肯定守不住的,他更看出来了,元朝统治也就像集庆城一样,也是保不住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早点投降红巾军,为自己的未来另谋一条新路。
于是康茂才在红巾攻城之战一开始的时候,就主动打开东城门投降了。福寿得知后,只好带元将阿鲁灰打开南城门突围,正好撞入朱元璋的埋伏,被常遇春斩杀于集庆城南郊,红巾军以极小的代价就攻下了集庆。/芯!丸.本-鰰/栈? *最¢新~彰·結!埂?鑫^快\朱元璋得知康茂才归降后,马上就去见他。
朱元璋走到康茂才的身边,语气非常温和地言道:“康元帅,你献城有功,可我却没什么奖赏你。如果你愿意,就留在我身边做个将军。只不过,你本是元帅,现在做了将军,也有些太委屈你了。”
康茂才慌忙单腿点地道:“大元帅如此厚待我康某,康某愿为大元帅效犬马之劳,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朱元璋又召来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然后对康茂才道:“康将军,你本是水军出身,以后,你就与两位廖将军一起,共同掌管我的水军吧。”
康茂才连连点头称是。在朱元璋的军队中,有许多像康茂才、陈兆先这样的降将。这些降将,有的后来阵亡,有的后来背叛,也有的后来像徐达等人一样,成了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进得集庆城之后,天色就有些昏黑了。朱元璋看到一队一队的红巾军武装整齐地在大街上巡逻,便高兴地夸赞周德兴道:“三弟,干得不错,刚进城就搞得这么井然有序的。~微*趣¢晓!税*蛧′ _首,发+”
周德兴却道:“哪儿呀,大哥,这城里面几十万老百姓,都人心惶惶的,我不多派些人巡逻,恐怕会出事的。还有啊,我叫弟兄们把其他的城门都关上了,不许任何人进出。”
听到“人心惶惶”四个字,朱元璋就赶紧叫来李善长吩咐道:“李先生,快把我那约法四章写在纸上贴出去,安定民心要紧。”李善长点点头,然后道:“大元帅,光贴约法四章恐怕不行。集庆不比别的城市,老百姓很多,我们不可能把老百姓所有的事情都管到。”
朱元璋问李善长有什么好办法。李善长回答说:“这城里本来有一套很完整的管理机构,大小官吏也都还在,我们让那些大小官吏还担任原来的职务,城市的秩序就会稳定下来了。”
朱元璋觉得李善长说得很有道理,便叫康茂才、陈兆先等人把城里的大小官吏召集到一起,然后训了一通话。其实也称不上什么“训话”。朱元璋只是强调了自己起兵的目的是要推翻元朝统治———当然,他当时还是打着小明王的旗号的,接着对那些大小官吏安抚了一番,再接着,朱元璋就让那些大小官吏回去干自己原来干的事了。
如果说以前的朱元璋攻城掠寨,是在破坏原有的封建秩序,那么进了集庆城之后,他就自觉不自觉地在维护原有的封建秩序了。对朱元璋来讲,这应该是一种质的变化。
集庆城打下来了,便了却了朱元璋的一块大心病。打下集庆城的第二天,朱元璋在征得徐达、李善长等人的同意后,将集庆改作“应天府”,其中的含义是,他朱元璋之所以要打下集庆,乃是“顺应了天意”。看来,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多少有点“天子”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