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74章完结

第74章完结

朱升似乎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朱大人如此诚意,老朽却避而不见,想来真是惭愧啊!”

李善长起身言道:“朱先生,别惭愧不惭愧的了,快坐下来与朱大人畅饮几杯,朱大人还要向你讨教方针大略呢!”

朱升含蓄地一笑道:“李先生,老朽哪有什么方针大略?只是想送朱大人九个字罢了。,比,奇¢中/雯+蛧, ·已¨发/布*醉.新?蟑,节?”朱元璋赶紧言道:“朱先生想送我哪几个字?请朱先生明言,我正在洗耳恭听。”

朱升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三句话,每句话三个字,一共九个字。这九个字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的意思不仅仅是指把城墙筑得高高的,更主要的是指把后方巩固好、用心地去发展军队。“广积粮”当然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积极储备军粮的意思。“缓称王”三个字是暗示一个人要想最终成就霸业,就不能沽名钓誉,因为树大容易招风,早早地称“王”称“霸”,就会为自己树立许多敌人。!秒?漳.结^晓_说+徃^ ?首¢发.想当年那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结果成了众矢之的。

不难看出,朱升早就明了了朱元璋有一颗想当皇帝的心,故而用这么三句话九个字来劝告朱元璋。朱元璋将这九个字反反复复地念叨了几遍之后,突然一拍巴掌道:“好呀!朱先生,你真是一个有大学问有真本领的人啊!你这九个字,恰恰说到我朱元璋的心坎里去了!”

而实际上,在这之前,朱元璋也大体上就是按照朱升这九个字去做的。他努力地发展自己的力量,而且始终打着大宋朝小明王的旗号。只不过,朱元璋过去那么做,好像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直觉,还不是什么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现在,朱升用九个字来概括,便把朱元璋过去的所作所为明朗化了、制度化了,也规范化了,使朱元璋深切地认识到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升送给朱元璋的这九个字,对朱元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于是朱元璋就热忱地邀请朱升到应天城去为红巾军做事。朱升欣然答应下来。这样,朱元璋的帐中就又多了一名智囊。_l!o*v!e*y!u?e¨d?u.._n!e.t¨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像朱元璋这样礼遇并网罗仁人智士的豪杰,确实罕见。这或许也是朱元璋最终能脱颖而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到龙凤三年(公元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年底,朱元璋拥有的地盘已经超过了张士诚,兵力总数也已经超过了张士诚。但朱元璋没有急着朝外作新的发展,而是依照“高筑墙,广积粮”这个方针,巩固后方,积储军粮。到龙凤四年秋,朱元璋就变得更加强大。于是朱元璋就决定,先把浙东肥沃的土地抢到手,然后北上与张士诚展开决战。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

第四部分

◎第37节 倪文俊之死的前因后果

在朱元璋向浙东进军之前,朱元璋听说了这么一件事:“天完”红巾军的丞相倪文俊死了,是被一个叫陈友谅的人害死的。断断续续地,朱元璋也大致了解了倪文俊之死的前因后果。

陈友谅原来是湖北玉沙县一个打鱼人的儿子,不仅力大过人,而且还有点文化,曾在玉沙县衙里做一个小吏,因个人野心太大,经常受到上司的指责,于是一气之下,跑去投奔了徐寿辉的红巾军。由于他打仗不怕死,得到了徐寿辉的赏识,一步步地从一名普通的士兵跃至“天完”红巾军的统兵元帅,成为了“天完”政权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公元1357年初,徐寿辉迁都汉阳,以倪文俊为丞相。倪文俊也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当时,徐寿辉名义上虽是皇帝,但朝中大权却基本上掌握在倪文俊的手里,而兵权又掌握在陈友谅的手中,所以徐寿辉差不多就成了一个空架子了。徐寿辉为人比较老实,不然,他与朱元璋之间恐怕早就发生冲突了。对大权旁落在倪文俊和陈友谅手中,徐寿辉也不以为意。然而,倪文俊对此并不满足,他觉得做一个丞相很不过瘾,便想把徐寿辉取而代之,于是就处心积虑地找机会要害死徐寿辉。不料,徐寿辉预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