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90章完结

第90章完结

朱元璋是在龙凤八年(公元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初回到应天的。·w*o*d*e_s,h!u-c/h?e+n?g,.!n*e^t\占了江西全境和湖北南境之后,朱元璋的地盘空前扩大,而陈友谅的地盘却日渐缩小。论实力,朱元璋已经完全能够将陈友谅彻底打垮了。就是同时再与张士诚开战,朱元璋也能够从容应付。

按理说,龙凤八年应该是朱元璋最为春风得意的一年。然而事实是,在朱元璋通往皇帝的道路上,龙凤八年是朱元璋最为坎坷多舛的一年。原因是天有不测风云。 龙凤八年初,朱元璋回到了应天。这时,天下的局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首先是“宋”皇帝小明王和刘福通遭到了元军的重创,“宋”都汴梁失守被元军占领,刘福通和小明王退缩到了安丰,不再敢出来,手下的红巾军所剩不多;其次是元军把注意力转向了朱元璋。这样,朱元璋不但不可能去全力赶尽杀绝陈友谅,也不可能东进攻伐张士诚了,现在首要问题是如何对付元军的围攻。

朱元璋得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也很是有点恐慌。他对着李善长发问道:“刘福通的军队怎么这么不禁打?我还没有把陈友谅打败呢,他怎么就被元兵打败了呢?”

朱元璋的这个问题,李善长自然无从回答。·薪.顽/夲~鰰¨栈+ ~庚^薪′蕞~全¢李善长只是这样道:“我们还是尽快地想出一个应对之策吧。”

刘基不在身边,朱元璋就少了一个参谋。但即使刘基当时在应天,恐也想不出什么好计策来。察罕帖木儿的元军已经南下了,东边是虎视眈眈的张士诚,西南边是尚有余力挣扎反抗的陈友谅,三面受敌,就算刘基是天底下最有能耐的战略家,也不会有什么回天之术。

朱元璋不怕陈友谅,也不怕张士诚,但着实惧怕察罕帖木儿的元军。元军有数十万之众,打到应天来了,朱元璋拿什么去抵挡?如果朱元璋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来,也可以同察罕帖木儿一战。但朱元璋不会这么做。这么做了,几年来好不容易抢占到的地盘就又会被陈友谅和张士诚重新夺去。失去了地盘,朱元璋便失去了一切。

就在这关键时候,那李善长为朱元璋出了一个主意。李善长对朱元璋道:“我们可以向察罕帖木儿投降。!墈`书¢屋. !首.发\”

朱元璋立即就明白了李善长的意思。投降是假,缓兵之计是真。只要察罕帖木儿同意了朱元璋的请降,那朱元璋就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两大好处:一,元军不会再来攻打应天了,张士诚也不会对应天有什么图谋,因为张士诚早已投靠了元廷;二,“投降”元廷之后,朱元璋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打着元廷的旗号,继续他对陈友谅的军事行动,消灭了陈友谅之后,再回过头来迅速地打垮张士诚,待打垮张士诚之后,朱元璋就不会惧怕那个察罕帖木儿了。要是在过去,朱元璋是不会生起投降元廷的念头的,也不敢生这个念头,因为那时候刘福通的实力非常强大,朱元璋还要靠着刘福通这棵大树乘凉。但现在不一样了,刘福通自身都难保全,朱元璋自然就不会再把刘福通放在眼里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投降元廷毕竟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所以,朱元璋和李善长虽然决定了要“投降”察罕帖木儿,但也没敢声张,而是极其秘密地做着有关准备。李善长为朱元璋写了一封“请降书”,其言辞诚恳委婉,足以让人动容。朱元璋立即就派亲信手下北上,将这封“请降书”送到了察罕帖木儿的手中。这以后,朱元璋就一心一意地等候着察罕帖木儿的回音了。

让朱元璋有些不解的是,察罕帖木儿好长时间都没有回音,而且,朱元璋派去送信的手下也没有回来。只不过,元军向应天进军的步伐,暂时停止了。

朱元璋问李善长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快,朱元璋就得到这么一个消息:那察罕帖木儿被手下田丰、王士诚等人刺死,其兵权由养子扩廓帖木儿继承。

经与李善长商量,朱元璋决定再“投降”一回。于是李善长又写了一封“请降书”,其措辞比上一回的“请降书”更为委婉诚挚。朱元璋派人将它送到了扩廓帖木儿的手中。

这一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