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人们称作的"鱼神"。因此,有人认为,海螺和鱼分别是古代白族的两个图腾①。可见,海螺神和鱼神可能是由海螺和鱼图腾演变而来的。
尽管仰韶文化中西安半坡彩陶上的鱼纹十分盛行,但鱼纹并不普遍存在于各地区的仰韶文化中,这是地域性的差别,也说明同一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区,所崇拜的对象也并非一样。
2。蛙图腾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中,蛙的图样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装饰纹样。1972 年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的半坡期遗存中,曾出土了一件非常精美的蛙纹彩陶盆,其中与蛙纹相组合的还有鱼纹。蛙纹形象近似于现代的蛙类,头部为半圆形,圆圆的腹体,上面点缀着黑色的圆点,四条腿弯曲,好似正在爬行,其逼真的程度非常富有生活气息。1956 年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片上,也曾发现有蛙纹图案。同时在山西万泉荆村相当于庙底沟时期的残陶片上,也有蛙纹图案。由此看来,中国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时期同时存在着以蛙为图腾的崇拜意识。这个地区的先民所描绘的蛙纹,都有栩栩如生之感,富有逼真的表现形式。从年代上看,半坡期的碳十四测定结果为:公元前4770±135-4290±200 年之间。可见,在距今约6000 年前后的中原先民,在鱼图腾崇拜的同时,也有蛙图腾崇拜。在甘肃天水的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师赵村遗址获得了一件非常精致的蛙纹图案②,圆头大眼,圆体用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