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远古暨夏商西周三代宗教史 > 第34章完结

第34章完结

① 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杜1962 年版。,E~Z-小,税_王^ ·蕞*薪.蟑_踕¢耕-歆+筷/

①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1 册,人民出版社1976 年版,第86 页。

有杀夺的权力,有的死后还要让妻子为其殉葬,这就是人殉产生的社会基础。黄河流域最早的殉葬资料发现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中。1987 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掘一处仰韶文化后冈类型遗址,该遗址曾以蚌龙蚌虎的出现闻名于世,证明仰韶人曾在6 千年前后就以龙为图腾的事实。值得提出的是,在这里发现的这座墓的材料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人殉的最新资料。

这座墓呈不规则形,东西宽3.1 米,南北长4.1 米,深0.5 米。墓中埋葬4 人,其中有一壮年男性,身高1.84 米,仰身直肢,埋葬在墓室中间,另外3 人的年龄都较小,分别埋在墓室南、西、北三面的小龛里,西边小龛内的人骨架为一少女,年龄在12 岁左右,头部有刀痕,看样子属于非正常死亡。!6¢吆·墈+书!惘, ¢罪*鑫~彰·节?庚-芯·筷_从这4 具骨架的保存情况来看,都比较完整,应是一次同时埋入,但又不可能同时死亡,很明显,三个龛中的人,应是墓中主人的殉葬者,如果结合蚌龙蚌虎图案来分析,可能当时在此举行过大型的祭祀活动,因为在其周围还有许多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墓葬,总面积达5 万多平方米。从这座墓来看,墓主人身居龙虎之间,象征着一种神武和权力,同时又有3 人殉葬,可见墓主人的地位之高,权力之大。

这种殉葬墓的出现,把中国父系氏族社会的年代向前推进了至少有1 千多年,或者说,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仰韶居民,较早的进入了父权制时代。黄河中下游,最早发现人殉的资料见于大汶口文化时期,在距今5 千年前后,山东地区的大汶口人提前进入了父权制时代。在大汶口遗址发掘的第35 号墓,是一座夫妻与儿童的合葬墓,从墓中的现象可以看出,当时男女之间的地位是极不平等的,3 人都是一次埋在同一墓穴里,男性仰身直肢位于墓穴中央,他的左边为一成年女性和一儿童作陪葬,这显然是一个一夫一妻的家庭,既然他们不是同时死去,但又同时埋在一个墓坑,这就有力的说明了家长或丈夫对妇女儿童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删\芭-看-书\王^ .勉.废′阅?黩^在这座墓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20 多件随葬品,全部放在男性一边,更说明了男性具有占有一切的权力。

在大汶口墓地中,还有一座特殊的墓例。M1 男性处在墓穴中央,女性则葬在男性身旁的小坑里,48 件随葬品有46 件放在男子一边,这是女性屈从于男性的一种突出的反映。

夫妻合葬,是死者生前的家庭关系在葬俗上的反映,是父权制确立的重要标志。以妻子或婢妾的名义殉葬的女子,都是非自由人的一部分。

父权制时代,男子不但占有财产和妻(妾)的权力,同时也占有儿童。

父权制确立以后,子女从父的世系关系,使男子成了维系氏族的中心,妇女则处在从属地位。这就要求妇女委身于男子,履行生儿育女义务,而子女又是归父亲所有的,父亲对子女,丈夫对妻子拥有极大的权威。

考古资料中,儿童为父亲殉葬的现象,在中国南方的原始文化中也有发现。崧泽文化是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存,距今年代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基本相当。在1982-1984 年发掘的上海青浦福泉山崧泽文化晚期遗存中,曾发现一座成年男性与两个儿童的合葬墓。男性40 岁左右,仰身直肢,两臂平放两侧,左右两侧各有一儿童,头向与男性一致。同时,在崧泽文化中,也发现有男女成年(夫妻)合葬墓。这种在墓葬上反映的现象,反映出崧泽文化晚期社会制度的变革及氏族组织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在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址中,我们也曾发现有合葬墓,但父系氏族社会的合葬墓与前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社会性质和内容。

父系氏族公社的结构,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墓葬制度上,因为对死者的埋葬,往往是按照他们生前的社会制度安排的。

妻子为丈夫殉葬的2 人合葬墓,在龙山文化中具有显著的位置,如在陕西华阴横阵村龙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就是1 男1 女的合葬墓,2 人生前当是夫妻关系。

中国黄河上游,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原始先民率先进入了文明时代,妻子为丈夫殉葬的男女合葬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