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26日晨5时,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日本东京却是一片沸腾,一队士兵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日本政府首脑的官邸行进。!优!品·晓-说′罔! ¢已/发^布!罪*辛,章^結·这些士兵一边走,一边挥动着手里的大字标语,高喊口号,路旁看热闹的群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被手中端着枪的士兵们吓坏了,忙躲进角落里。
这次兵变约有1400名士兵参加,由皇道派军官安藤辉三、村中孝次和栗原安秀等率领。在皇道派军官的鼓动下,士兵们冲入政府首脑官邸,杀死财相(财政大臣)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前首相斋藤实,并占领陆军省、参谋本部、国会和总理大臣官邸、警视厅及附近地区,要求任命荒木贞夫为关东军司令官,并罢免统制派军官。
为了平息皇道派军官的叛乱,日本陆军当局颁布《戒严令》。2月29日,日本陆军部下达镇压命令,大部分叛军头目被逮捕,参加叛乱的士兵被迫回到各自的营房。“二二六暴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日本的法西斯势力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零`点`看_书! _醉.薪`蟑-节/埂\新-哙~
此后,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在日本陆军中占据了领导地位。他们确定了全面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国策,进行扩军。这样,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最后确立。
埃塞俄比亚的抗战
在非洲东北部,有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名叫埃塞俄比亚。它地处沙漠地带,经济十分落后,人民过着贫困的生活。但埃塞俄比亚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埋藏着大量的黄金、白金和其他金属;另外,它的战略位置也非常重要。
第75章 两次世界大战(7)
1935年10月2日,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头子墨索里尼向全国发表战争演说,公开宣布要以武力吞并埃塞俄比亚。他说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忍耐了40年,再也不能忍耐下去了”。他断言,只要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意大利侵略军一开进埃塞俄比亚国土,埃塞俄比亚就一定会投降。
此时,意大利已占领了埃东面的索马里和北面的厄立特尼亚。墨索里尼希望迅速占领埃塞俄比亚,控制这条战略交通要道,并以此为据点吞并整个非洲。/躌+4?墈?书¢ _追*最.新-璋¨結.
当时的意大利虽然不能与德国相比,但对于埃塞俄比亚这样一个几乎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封建王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现代巨无霸。意大利拥有当时先进的现代化武器,有大量飞机、坦克和装甲车,而埃塞俄比亚则连统一的军队也没有,只有属于海尔·塞拉西皇帝的卫队和各封建领主的私人军队。他们的武器主要是原始的长矛、弓箭、棍棒,力量对比如此悬殊,难怪墨索里尼狂叫要“惩罚这些非洲蛮子,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呢。”
可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并没有被强大的敌人吓倒,他们决心为保卫自己的祖国而战。10月17日,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阅兵仪式,只见这位年轻的皇帝健步走上检阅台。在清晨的阳光中他的身影显得异常高大。他没有发表长篇演说,只是高声问他的臣民:“法西斯侵犯我疆土,鱼肉我人民。我们怎么办?”
“坚决抗敌,宁死不屈!”10万人发出了震天的怒吼。
“对!誓死抗击侵略者,保卫我们的家园!”塞拉西说完,命令5万人组成的联合军队立即出发。他自己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战争中,埃塞俄比亚人民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品质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由于地处沙漠,水源奇缺,牧民们就把水装在皮袋里,穿过干旱的沙漠把水运到兵营里,他们自己却常常因干渴而晕倒在路上。
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动员;妇女们也组织了红十字协会和妇女协会,运送伤员,组织后方供给。甚至一些封建庄园主也拿出钱来向国外购买武器弹药和粮食,支援前线抗战。
由于埃塞俄比亚人民的顽强抵抗,墨索里尼速战速决的部署完全落空。墨索里尼一怒之下撤换了意军驻非洲总司令,派遣由纳粹分子组成的“黑衫军”开赴埃塞俄比亚,并增派了空军,且使用起毒气!意军甚至还对瑞典和芬兰派出的红十字救护队进行轰炸。瑞典红十字会救护队成员死在这些灭绝人性、丧尽天良的暴徒的轰炸中的就有5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