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莫斯科发表声明,将根据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微-趣+晓.税*惘- ,埂-歆\罪?筷_
1944年8~10月,中苏美英4国代表又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召开了一次会议。具体论战后国际组织的章程,签署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建议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定名为“联合国”,提出了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会员国的资格、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等主要机构和职能,以及关于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和关于国际经济与社会合作的各种安排。随后,美英中三国代表举行会议,接受了上述建议。这样,联合国宪章已基本上成形。
1945年2月,在苏联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丘吉尔同意斯大林提出的在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表决权问题上,主张一票否决制,即在常任理事国表决时,只要有一个国家反对,表决就是无效的建议。会后,三方约定同年4月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会议,讨论拟议中的联合国宪章。^精+武¢小′税-旺^ ?已-发+布-醉?鑫!漳\劫,
盼望已久的日子到来了,人们怎么能不激动万分呢。25日下午4点左右,美、中、英、苏4个发起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先后走入歌剧院。人群沸腾起来。美国代表下车了,共156人,是人数最多的代表团;接着是中国代表75人,英国代表65人,苏联代表15人。四个发起国与其他国家的代表共850人进入了歌剧院。两旁的人们向他们抛撒着鲜花,表达着欢迎之情。
紧接着,1800多名各国记者也进入会场,他们将成为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见证人。成千上万的没领到入场券的市民则伫立在歌剧院外翘首以待。
大会史无前例,盛况空前。大会的开幕式上,美国代表发表了简短的讲话,接着是新继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杜鲁门在讲话中强调了联合国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意义,并一再强调“和平”与“合作”是此次大会的两大主题。开幕式洋溢在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中。
联合国大会前后开了整整两个月,这时的会员国已增加到了56个。-x_i/n^r′c*y_.^c-o¨m′6月26日,大会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6月25日,联合国成立大会签字仪式在旧金山举行,50个国家的153名代表在印有中、俄、英、法、西5种文字的宪章文本上签字,中国代表团首先签字。
根据旧金山会议决定,联合国于1945年10月24日宣告成立。它的总部设在美国东海岸的纽约。这一天,也被订为“联合国宪章日”,简称“联合国日”。
联合国是国际政治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普遍的一个国际组织。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批第三世界国家陆续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的骨干力量。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作用也随之增强。
冷战
“冷战”这个被全世界使用了近43年的国际政治术语,是1946年4月16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在一篇讲话中首先提出来的。1947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冷战: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等文中,把冷战局面归结为美苏之问根深蒂固的敌意及相互之间的冲突和不战不和的对峙局面。此后,这个术语被广泛采用,成为美国外交,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一个专有名词。
冷战的确切含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针对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了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包括遏制、封锁、颠覆、污蔑、煽动等一系列的紧张对峙状态。
1946年3月5日,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反苏、反共演说为标志,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要求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杜鲁门主义,这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为什么会产生冷战呢?美、苏及有关各方说法不一,甚至针锋相对,即使美国人的观点也不完全相同。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应负主要责任,他们认为冷战源于苏联的极权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及斯大林的偏执狂,美国采取遏制政策是对苏联行为的反应。
另一种观点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