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帝国尽头是民国 > 第53章完结

第53章完结

这个运动是1934年蒋介石在南昌发起的,进而推广到全国,目的是想用最简易、最急切的方法改变国民的日常生活习性,也就是按照他所理解的“礼义廉耻”标准重塑国民的行为规范。¢墈_书\屋* ·追`蕞,歆,章_結¨当时,他雄心勃勃,要把江西造成一个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基础。这年2月19日,他在南昌行营扩大纪念周的演讲中首次提出“新生活运动”,希望从江西尤其是南昌开始,使一般人民都能除旧布新,过一种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他心目中的“新生活”就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他概括说,所谓“新生活运动”,“就是要使全国国民的生活能够彻底军事化,能够养成勇敢迅速,刻苦耐劳。尤其是共同一致的习惯和本能……”,军事化的“新生活”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比如如何走路,以冷水洗脸,不吸烟,不擦香水,不歪戴帽子,不蓬着头发,不拖着鞋子,纽扣不能不扣,养成不随地吐痰等爱好清洁卫生的习惯。等等。

《新生活运动纲要》对礼义廉耻作了明确的解释,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后来蒋介石重新解释为严严整整的纪律),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幻.想/姬+ ?勉_废`岳+黩`围绕着这个核心,除去不合理的生活,代之以合理的生活,使国民做到生活艺术化、生活生产化、生活军事化。从而达到生活合理化,以为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到了抗战时期,蒋介石把雪耻复仇作为“新生活运动”的首要课题。

从一开始,这个运动就由“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蒋介石本人担任会长,宋美龄任指导长,大批高官或为指导员,或为干事。可以说,运动在国民党内得到许多人的呼应。1939年,抗战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于右任表示,由“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而养成“负责任”和“守纪律”的现代文明生活习惯,可以扫除和代替以往“萎靡、污秽、腐败、浪漫、颓唐、懒惰、豪奢、虚伪和无秩序”的野蛮生活,认为“新生活运动”推行五年以来成绩显著,特别是在民族精神方面,对于抵抗强敌人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x\4/0\0?t!x·t*.?c`o,m′也有人把“新生活运动”看作是蒋介石寻求中国国民现代化的举措,“一国的国民惟有现代化,才配做独立自由的国民,国民能独立自由,国家才能成为独立自由的国家’’(金善宝)。

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当年作出这些判断是否言不由衷。今天,我们能在这个运动中看到的只是返回“礼义廉耻”传统的努力,并不是一条通往现代公民之路。“新生活运动”最大的缺失就是价值错置,其中强调的那些个人生活规范,都只是为了有规矩、服从、守纪律,而没有自主地为这个社会服务,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类内容,也就是说,“新生活运动”倡导的价值不是现代的,即使表面看去有一点,那也只是现代之末,而无现代之本。自清末民初以来,经过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的教科书,以及基督教青年会推行的公民教育,公民观念,对于受过教育的国人来说,已经并不陌生。即便国民党上台以后,塞入了一些“三民主义”的说法,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中小学公民教育状况。“新生活运动”离开公民教育,而奢望以政治运动的方式来重塑一代新国民,本质上不是要培育现代化的国民,而只是想训练听话的工具。这是权力主导的、大规模改变私人生活规范的一次尝试,完全依靠权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在公众当中并没有激起多少反响。有之,也类似于沈从文笔下人们的反应^

蒋介石少了一个“弘”字

1934年春天,在野的中国青年党“曾、左、李”三巨头之一的左舜生,接到蒋介石来自杭州的一封电报,邀请他当年暑假上庐山一叙。在中华书局做了十年编辑、在复旦大学教过四年书的左舜生,虽然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