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因此改变立场。
他办燕京大学也完全是为了中国人,燕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他个人的努力。在这所大学,他把中国化和世界化奇妙地结合起来了,“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的校训激励了所有燕大学子,成为他们生命的动力。他一生的事业主要也是通过这所大学体现出来,那是他“实现了的梦想”。他在燕大的成就要远超过美国驻华大使这个职位。燕大在大地上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它的死亡,它永存在历史温暖而感伤的记忆中。难怪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要深情地赞美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可惜这段话在收人中学课本时恰好被删节了,所以并不广为人知。
此刻,当司徒雷登魂兮归来,我感到,比他的传教士、教育家身份以及作为中美友好的象征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世界公民,一个具有人类情怀的人,一个终生信仰并追求自由的人,他在回忆录中说:“我强烈地认为,人身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生存的条件,没有这一条。我们所追求的绝大部分利益一即便不是全部的——就毫无意义。……与人们一起同具一种信仰,坚持自由是一切人的权利。相信一切人可以通过自由而得到发展,这个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创办的燕京大学就很好地显示了他的精神追求,其中的核心就是自由,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他认为大学就是给学生以选择自由。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做到了什么,他明确地说:“保持中国的民族自由及其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实现太平洋的和平及全人类的进步事业是绝对分不开的。”他为自己能把一生献给这一事业而骄傲。直到晚年,回荡在他脑际的还是燕大校园里的柳叶沙沙,他的遗愿是希望有一天把他的骨灰葬在燕园未名湖畔,与他的妻子一起。因20世纪后半叶政治风云变幻,他的这个遗愿一直未了。